姓名:黎希敏

首页 > 黎希敏

黎希敏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xī(ㄒ一)

⒈  少:希少(shǎo )。希罕。希奇。希有。希世。

⒉  盼望:希望。希冀。希图(心里盘算达到某种目的)。希求(a.希望得到;b.希望和要求)。

mǐn(ㄇ一ㄣˇ)

⒈  迅速,灵活:敏捷。敏感。敏锐。敏达(敏捷而通达事理)。灵敏。聪敏。神经过敏。

⒉  奋勉:敏求(勉力以求)。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李白 《古风》 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近现代:孔融 《杂诗》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

唐代:王维 《西施咏》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

近现代:孔融 《杂诗》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

近现代:班昭 《东征赋》 虽其不,敢不法兮。

先秦:佚名 《生民》 履帝武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姓氏起源

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

出自帝尧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被丰舒所灭,其子孙有黎氏、犁氏。“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见《四库全书、路史》)

出自九黎的后裔。据汉代民俗著作《风俗通义》等所载,商代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另一说,颛顼时期,“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文献多谓商朝黎国在上党壶关(上党东北),殷诸侯国,且与东夷有关

宋朝时期,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黎姓主要聚集于湘川赣地区。

明朝时期,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间,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这两省黎姓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湖北,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宋、元、明600余年,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

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广东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29%,为黎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粤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状。黎姓分布较广,但不均衡。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黎姓在粤桂两省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粤赣大部、湘桂琼、四川西北、重庆中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北南部、甘肃南端、青海东南、福建西端,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6%的黎姓人群。在广东东端、江西东北、福建中部、浙江西端、安徽南部、湖北大部、云川渝大部、陕甘南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6%一0.3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1%的黎姓人群。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

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汉,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宋城郡:隋时此地为雎阳,是宋朝的治所,宋时改雎阳为宋城,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黎阳堂:后周黎景熙曾任黎阳郡太守十二年、拜任史官著作佐郎,其著作史称“黎阳信史”,子孙以“黎阳堂”为堂号;

黎城堂:周朝黎侯国始祖祖伊,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其后裔有以“黎城堂”为堂号;

经术堂:黎錞,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封之为“经术博士”。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巴郡堂:黎錞九代孙黎伯贤,由四川渠县迁居重庆府巴县西乡大教场,今属重庆市渝中区教场口,后裔以“巴郡堂”为堂号;

乾元堂:黎伯贤之孙黎命表,元朝皇庆二年癸丑即1313年探花及第,御赐名曰“命表”。其长子太铭公裔,以“乾元堂”为堂号;

载酒堂:“载酒堂”是北宋时代海南岛儋县文人黎子云的私宅。苏东坡晩年被贬官到海南儋县,闻当地人黎子云,家贫好学,躬耕农圃而侍母至孝,又听说他家有《柳子厚文集》数卷,特往寻访,成为至交好友,经常柱杖而至。某天,苏东坡访黎子云,遇雨,借路旁农家竹笠木屐穿戴。路人见此老头,虽儒冠儒衣,却打扮成农舍翁的怪模怪样,皆笑,路旁篱犬群吠。后人据此描绘成种种“东坡笠屐图”,流传于世。苏东坡苦心教学,当地士子王霄、符林、许钰等,常聚集黎子云家,聆听讲学。当地民众,包括黎族黎氏,争相载酒携肉相赠,表达对苏东坡的尊敬。苏东坡特书一匾“载酒堂”给黎子云及当地百姓留念。“载酒堂”现为海南岛著名人文景观,建筑宏伟,位于距儋县县城四十公里的地方。

玉成堂:江西省上犹县石溪黎氏宗祠所供奉,成立于清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玉成堂代表的是黎氏素贤公,素质公,素赏公有广东五华迁居上犹营前石溪的一支黎氏后裔。

此外,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堂”、“九真堂”、“宋城堂”、“新安堂”、“敦本堂”、“礼序堂”等。

一、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黄骅,山东之鱼台、平度,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陇川,四川之合江、峨边等地均有。汉、满、黎、藏、彝、壮、瑶、京、畲、布依、仡佬、独龙、拉祜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郑樵“黎氏有三:子姓之后,以国为氏;齐大夫黎弥、黎且,以邑为氏;又,后魏素嵇氏改为黎氏。”——(1)“(黎)字亦作‘犁’,子姓,侯爵。商时诸侯。《风俗通》云:‘九黎之后’。《尚书》:‘西伯戡黎’。亦见《毛诗》。今潞州黎城县有黎侯故城,是其地。”

2、“又,齐有大夫黎弥、黎且者。(黎),即齐之黎邑也。此以邑命氏者。”

3、“又,有素嵇氏改为黎,虏姓也。”《中国姓氏大全》称:“古有黎国(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曾为锡伯族(史称‘西伯’)平定,其子孙以国为氏。”“西伯”而以为“锡伯族”,误矣。《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之后有黎氏、犁氏。”可知“西伯”,即周文王,何可与锡伯族相通?依《路史》所说,则此当系出子姓。又,《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元和姓纂》云:“黎侯,殷周时国。周初为西伯所平,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此,因氏。”此与《路史》所载不同。此当系出自陶唐氏或伊祁氏。

4、又,今独龙族之黎姓,分布於云南之贡山,由黎卡塔(四川“腊卡达”)所改,本为地名——“黎卡”,雪山或高处之意;“达”,上方之意,取以为姓。或取líkǎtǎ之首音lí谐以“黎”字而为单姓。望出京兆、九真、宋城。北周有黎景熙;宋代有黎明;明代有黎民表;近代有黎元洪。

二、

黎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黎姓约占全国汉族黎姓人口67%。

黎姓起源:

1、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汤后于黎(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黎侯丰舒之后,有黎氏、犁氏,见《风俗通》。

2、北魏时改素黎氏为黎氏。

3、古代九黎之后。

4、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七姓,其一为黎。

5、京、黎、满、壮、瑶、土家、回、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黎姓名人:

黎朱苍,汉时长沙相,封軑侯。

郡望:九真、宋城、京兆、河南。

变化:亦作〔��〕、〔��〕。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