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梓zǐ(ㄗˇ)
⒈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梓器(棺材)。梓宫(皇帝的棺材)。
⒉ 治木器:梓人(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梓匠。
⒊ 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付梓(把稿件交付排印)。梓行(xíng )。
⒋ 指故里:梓里。桑梓。
⒌ 姓。
铭míng(ㄇ一ㄥˊ)
⒈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⒉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⒊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归诚慰松梓,陈力开蓬蒿。
唐代: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世惟材是梓,人仰骥中骅。
先秦:屈原 《招魂》
铿钟摇簴,揳梓瑟些。
明代:徐祯卿 《在武昌作》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唐代: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侧闻鲁恭化,秉德崔瑗铭。
清代:李慈铭 《盂鼎铭拓本为伯寅侍郎赋》
粲粲孟鼎铭,吴陈考已备。
唐代: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苟活到今日,寸心铭佩牢。
宋代:白玉蟾 《茶歌》
陆羽作茶经,曹晖作茶铭。
唐代:李白 《古风》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姓氏起源
南姓主要源自:姬姓、姒姓、张姓。
南姓起源有六:
①、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源韵谱》所载:商王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孕十二月而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周初为大夫,后世子孙遂以祖名为姓,称南氏。
②、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载“郑樵《通志》:以字为姓。南氏,姬姓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为姓。”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孙以祖字为姓,称南氏。
③、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今山西),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称南氏。
④、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国名为氏,为男氏所改。据《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隐:“系本‘男’作‘南’”,称南氏。
⑤、出自他族,满族南姓来自那拉氏;今汉、藏、满、回、蒙古、朝鲜、僳僳等民族均有南姓。
⑥、出自张姓,避祸,改为南姓。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贤明,曾修兴济减河(天津娘娘河)、建青县盘古庙等好事,而其两兄弟却仗皇亲一贯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明世宗下令将其问斩。1547年前后,子孙四处逃跑,四个方向便演化为后来东、南、西、北四个姓氏,南姓由此而来。
南姓起源较多,很早便分布中原大地及边远地区,而以陕西、山西为主要聚居区,后逐渐向东、向南扩展。汉唐之间在河南、安徽交界处形成郡姓望族,以汝南郡为郡望。如今在湖北、浙江、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天津、陕西、辽宁、湖南、广东、广西、甘肃以及新疆等地均有南姓分布。目前南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汝南郡汉置,治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及安徽淮河以北地区。
汝南堂。
自立堂号:忠义堂等。
宗族字派
黑龙江省南氏字辈:曹国井万喜,中福振元江。海河山沿秀,风云世代祥。满洲青华绿,天林佩汤阻。
湖北浠水南氏字辈:鉴阳斗子,延邦一应,天运方兴,玉堂集瑞,金策储英,文章唤启。
浙江乐清南氏字辈:嗣元应德光,常存君子道,孝友启贤良。
河北泊头南氏字辈:金汝荣振保,永西树德奎。
辽宁朝阳南氏字辈:元庆景海保,志国振德方。
一、南ná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涉县、尚义、黄骅,山东之东平、昌乐、平邑、龙口,辽宁之清原,新疆之塔城,湖南之芷江,广东之吴川,广西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鲜族、藏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史记》注云:“南氏,禹之后。”则此当系出姒姓。
2、《姓源韵谱》云:“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十二月而生,手把‘南’字,长封荆州,号‘南赤龙’。”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此之南氏。系出子姓。
3、郑樵则云:“姬姓。卫灵公之子郢字子南,以字为氏。……又,鲁亦有南氏;又,楚有子南氏,亦南氏,是皆以字为氏者。”
4、郑樵又注:“晋高士隐於南乡,因改为南氏。”望汝南。春秋时鲁有南遗子、南蒯;战国卫有南又子;唐代有南霁云,顿丘人;明代有南元善;又有南大吉、渭南人,绍兴知府。
二、南
南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75%。
南姓起源:
1、夏禹之后有南氏,见《史记》。
2、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其后以南为氏。
3、古有南国,以二臣争权而亡,见《周书》。以国为氏,见《姓源》。
4、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以字为氏。
5、春秋时楚庄王之子追舒,字子南,其后有子南氏,后又改为南氏。
6、春秋时鲁公族有南氏。
7、春秋时晋高士隐于南乡(故城在今河南淅川东南),因以为氏。
8、清满洲八旗那木都鲁氏、纳喇氏等后均有改为南氏者。
9、朝鲜族姓。
南姓名人:
南文子,春秋时卫大夫。
郡望: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