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xìng(ㄒ一ㄥˋ)
⒈ 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幸运。侥幸。幸存。幸免。幸未成灾。
⒉ 福气:幸福。荣幸。
⒊ 高兴:庆幸。欣幸。幸甚。
⒋ 希望:幸勿推却。幸来告语之。
⒌ 宠爱:宠幸。得幸。
⒍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幸。
⒎ 姓。
蓉róng(ㄖㄨㄥˊ)
⒈ 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种子制成的粉状物:椰蓉。豆蓉。
⒉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别称:蓉城。
魏晋:潘安 《西征赋》 长傲宾于柏谷,妻覩貌而献餐;畴匹妇其已泰,胡厥夫之缪官!昔明王之巡幸,固清道而后往;惧衔橜之或变,峻徒御以诛赏。
唐代: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幸逢万物泰,独处穷途否。
唐代: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幕府初交辟,郎官幸备员。
唐代:薛能 《杂曲歌辞·杨柳枝》 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宋代:杨万里 《代贺郊祀庆成二首其一》 天为君王幸泰禋,飞雵疏雨净香尘。
宋代:冯取洽 《贺新郎》 忆在蓉村新雨过,门外春流浩荡。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拔得芙蓉出水新,魏家公子信才人。
唐代: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先秦:屈原 《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唐代:李白 《古风》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
邬姓主要源自:妘姓、祁姓、姬姓。
主要源流
1、源于妘姓
出自春秋时期陆终四子求言的封地邬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的记载,邬氏来源于封地,源于陆终第四子求言。在典籍《国语》中记载:“陆终第四子来言为妘姓,别封邬,望出南昌,抚州、崇仁。”妘求言,相传是帝颛项元孙陆终的第四个儿子,封地在郐(今河南新郑),当时自称为会人(郐人)。妘求言的别支郐人之后裔中,有子孙在西周时期被封在邬,称邬侯,并建立了邬国。春秋初期,邬国即被雄心勃勃的郑武公姬寤生所吞并,成为了郑国的一个邑地。在郑国语言文字中,“邬”字与周王朝的“鄢”字通假,因此,宋朝学者王应麟在编纂《姓氏急就篇》的时候,就将“邬”字按周语讹作“鄢”字。此后,诸多姓氏书籍遂皆称该“邬”为“鄢”。后来的周桓王姬林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楚武王熊通率军攻郑国,邬地被楚国所夺取,并改设为县。邬,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腹地许昌市的鄢陵县,实际上应称邬陵县。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国在邬地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鄢陵之战”。二百九十六年之后的周赧王姬延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国大将白起与楚国之间在邬地又爆发了著名的“鄢郢之战”。再五十五年之后的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灭楚国,邬地最终成为了秦朝之地。
在这一历史时期,有鄢陵之邬侯的后裔子孙以故国名位姓氏者,称邬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邬氏族人皆尊奉妘求言为得姓始祖,且不与祁姓邬氏合谱。
2、源于祁姓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邬臧的封地邬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晋大夫邬臧之后,食邑于邬,因以为氏。”这位邬臧,是当年晋国重臣祁盈的家臣之一,原名叫祁臧。事由,则源起于史籍《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所记载的:“晋祁胜与邬臧通室。”“通室”,按著名西晋学者杜预的注释,就是“易妻”,古称“易内”,即交换妻妾淫奸,以求新奇刺激,是古代奴隶贵族们彼此之间的无聊游戏。如今世风日下,国内许多地方又泛滥起数千年前就已有的“换偶俱乐部”之类的淫秽机构。到了农历6月,晋顷公堂而皇之地杀了祁盈、杨食我、羊舌氏等人,灭了祁氏势力集团。之后,晋顷公赏赐祁臧的后代食邑于(今山西介休),其后裔子孙世称其祖先祁臧为邬臧。
在邬臧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邬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邬氏正宗。邬氏族人大多尊奉邬臧为得姓始祖。
3、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晋大夫司马弥牟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或官职称谓为氏。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记载:“邬,邬郡太守司马弥牟之后,因以为氏。”在史籍《左传·昭二十八年》中是这样记载的:在晋顷公姬弃疾灭了以祁盈为代表的祁氏势力之后,晋国由魏献子执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贾辛为祁大夫,司马乌为平陵大夫,魏戊为梗阳大夫,知徐吾为涂水大夫,韩固为马首大夫,孟丙为盂大夫,乐霄为铜鞋大夫,赵朝为平阳大夫,僚安为杨氏大夫。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当指司马弥牟被分封于原属祁氏家族的食邑之一的邬(今山西介休),亦或是指地为官称,只是去管理邬邑,并没有封予食地,因为邬邑已经封赏给祁臧的后代了。但无论无何,司马弥牟被封为邬大夫是历史事实。后来,司马弥牟的后裔子孙中的大部分人仍旧复姓司马,而另有一部分人则以先祖受职之地名、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邬氏,世代相传至今。
著名的宋朝史学家郑谯在所撰著的《通志·氏族略》中,将姓氏按周朝各诸侯国以邑为氏的统计中,便将邬氏列入晋国邑,属于以邑为氏。
邬氏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历史悠久,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四位,人口约六十四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曰:“邬郡太守司马弥牟之后,因以为氏。”这位司马弥牟,也曾登名于左丘明所著的伟大史书《左传》,该书的“昭二十八年”指出:“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可见得邬姓的这位始祖,曾经是晋国一位相当显赫的人物。《通志氏族略》说:“晋大夫邬臧之后食邑于邬,因以为氏。”这位邬臧,也是晋国的重臣,所以才有资格拥有食邑。根据这两段记载,邬姓的发源之地相同,但他们的始祖则有两位,而且得姓的时间也相差了好几百年,后世的邬姓人士究竟谁是出于司马弥牟,谁又传自邬臧,真相虽然已不可考,无法确实地追本溯源,然而不管哪一位才是自己的真正始祖,邬姓人士还是很有资格以自己的姓氏为傲的,因为这两位邬姓始祖,都曾经是当年晋国的重要人物。《左传》上面,还曾提到过“王取邬、刘、蒍、邘之田于郑”一事。这个属于郑国的邬地,根据考证跟后世的邬姓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因为这个邬地,指的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一个地方,与山西的邬邑,有着一段不短的距离。以上是具有确实证据可循的邬姓姓源。另外,根据《姓氏考略》的说法,则邬氏的起源还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帝喾的孙子陆终。这本姓氏学的专书是这样记载的:“《国语》曰,陆终第四子来言为妘姓,别封邬,望出南昌,抚州、崇仁。”原来,帝喾的儿子是祝融氏,陆终则是祝融之子,陆终是中华民族源流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总共生了六个儿子,依次为昆吾、岑胡、彭祖、来言、安以及季连,后代繁衍甚广,是中国姓氏的始祖之一,譬如,苏、顾、温、董等姓是老大昆吾的后裔;钱、田、彭等姓是传自老三彭祖;曹姓又传自老五;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则源自老六季连。而邬姓,如果真是老四来言的后代,那么,很显然跟上面的那些姓氏,都是同一血缘的一家人了。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邬氏后来主要是繁衍于南昌、抚州和崇仁三个地方。南昌,就是现在江西的省会南昌,抚州和崇仁,也都在江西省的境内,可见得春秋时代发源于山西的邬氏,到了汉代时,已经播迁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西各地,并且就在这里繁荣滋长。在历史上,邬姓的名人不甚多见,前清光绪年间所撰的《尚友录》仅仅列有邬彤、邬大昕、邬栓芳等三位。邬彤是近代的著名书法家,据传,他的一手精彩书法之中,又以草书最称绝妙,被誉为《寒林栖鸦》,少人能及。远古黄帝时,有位王族叫求言,被封为邬邑的首领,后来求言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形成邬姓一族。求言的父亲叫陆终。陆终的曾祖父叫颛顼,而颛顼的祖父就是黄帝。所以邬姓是黄帝嫡传。邬姓还有另一支,是从司马姓中转变来的。春秋时,晋国有个地方叫邬郡,而晋国朝廷派一个叫司马弥牟的贵族去治理邬郡。后来司马弥牟的后代,一部分人还是姓司马,另一部分人却以地名为姓,世代姓邬。因为古代时人们相互称呼都习惯以地名作开头,如邬地人被称作邬伯、邬叔等,地名很容易演化为姓。同样,日本人的姓如竹下、田中等,大多是地名。邬姓先人还有如:“邬单”孔子的学生。“邬彤”唐朝大书法家草书写得好,喝酒后写草书更好。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抚州:江西抚州历史悠久。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唐朝时期,抚州属江南西道。五代时期,属杨吴,升为昭武军。宋朝时期,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时期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农历2月升建昌路为肇昌府,农历9月改为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辛亥革命后,废府及直隶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全国实行县制,次年,全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道。民国十五年(公元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分属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后,行政区屡有变更,除广昌县属第八区外,域内各县均为第七区。1930~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属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东乡珀玕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抚州,7月1日组建抚州分区,江西省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今抚州城区)。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名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专区。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2000年10月20日,抚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另外,还有一个古抚州,在今河北省张家口。
崇仁县: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巴山郡及所领七县,以旧巴山西宁新建三县地置崇仁县,县域东南抵宁都界一百五十余公里,西南抵永丰界四十五公里,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素有“抚郡望县”之称。1984年5月31日,桃源公社分设桃源乡、张坊乡;相山公社分设相山乡、山斜乡、港下乡。1985年3月15日,撤销相山乡,设置相山镇。1993年1月3日,撤销航埠乡、礼被乡、孙坊乡、河上乡,设立航埠镇、礼被镇、孙坊镇、河上镇。2000年,全县辖六个镇、十五个乡:巴山镇、河上镇、孙坊镇、航埠镇、礼陂镇、相山镇、白路乡、东来乡、三山乡、六家桥乡、白陂乡、郊西乡、沙堤乡、马鞍乡、石庄乡、郭圩乡、许坊乡、桃源乡、张坊乡、港下乡、山斜乡。2001年3月2日,撤销马鞍乡,设立马鞍镇。2001年9月6日,撤销沙堤乡、郊西乡,划归巴山镇;撤销山斜乡、港下乡,划归相山镇;撤销东来乡,划归河上镇;撤销张坊乡,划归桃源乡管辖。2004年底,全县辖七镇八乡。
太原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
抚州堂:以望立堂。
崇仁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一、邬(鄔)wū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河口、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彝、拉祜、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晋大夫邬藏之后。食邑于邬。”以邑为氏。春秋晋之邬邑,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
2、《姓氏考略》据《国语》注云:“陆终第四子求言,为妘姓,别封邬。”此当系出妘姓,亦以封地为氏。此邬乃春秋郑地,故址在今河南偃师西南。望出南昌、抚州、崇仁。唐代有邬彤,钱塘人;宋代有邬大昕,又有邬克城,安乐人。
二、邬(鄔)
邬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西、安徽、内蒙古、四川、浙江等省多此姓,5省区邬姓约占全国汉族邬姓人口75%。
邬姓起源:
1、系自妘姓。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四子求言,别封于邬(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后因氏。
2、系自姬姓。晋大夫邬臧之后,食邑于邬(故城在今山西介休东北27里之邬城店)。一说,春秋时晋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其地在今太原邬县(即山西介休东北),子孙以邑为氏。
3、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邬姓名人:
邬善,春秋时孔子弟子。
郡望:南昌、抚州、崇仁、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