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禹yǔ(ㄩˇ)
⒈ 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过洪水:禹域(指中国的疆域)。
⒉ 姓。
越yuè(ㄩㄝˋ)
⒈ 度过,超出:越过。越冬。越级。越轨。越权。越境。越位。越狱。越俎代庖。
⒉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越。声音清越。
⒊ 表示程度加深:越发(更加)。越加。越快越好。
⒋ 消散:“精神劳则越”。
⒌ 失坠,坠落:陨越。“射其左。越于车下”。
⒍ 中国古民族名:百越(亦作“百粤”)。
⒎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越剧。越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
⒏ 姓。
名字诗词来源
先秦:屈原 《离骚》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宋代:白玉蟾 《茶歌》
又不见白居易,馈茶唤醒禹锡醉。
宋代:陈藻 《题黄子正易轩》
名场变易须容易,不到艰难过禹门。
唐代: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别怨秦城暮,途穷越岭斜。
近现代:蔡邕 《述行赋》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唐代:元稹 《梦井》
埂深安可越,魂通有时逞。
唐代:韩愈 《南山诗》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宋代:吴文英 《十二郎·垂虹桥》
争如共载,越娥妆镜。
唐代:李白 《古风》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姓氏起源
廖姓主要源自:己姓、姬姓、偃姓、张姓。
1.出自己姓,是以封地名命名的姓氏。古帝顓頊(姓己)有個後裔叫叔安,因封在廖國(又寫作寥,在河南唐河縣西),又稱廖叔安。
2.出自姬姓,召伯廖是周武王的同姓宗室召公奭后裔、春秋時周惠王的卿士,封於召國,召伯廖后人取其“廖”字為姓。
3.出自偃姓,尧、舜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朝时受封于蓼(今河南固始县),春秋时建英、立等小国。据《潜夫论》云:“皋陶庭坚之后,封于蓼,子孙以国为氏。”楚穆王四年灭英、立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5.出自张姓,入赘廖家而改姓。据《廖氏大宗谱》所载,元代福建人张元子入赘廖家,改姓廖,其子孙遂为廖姓。
6.出自赐姓或其他少数民族有廖姓。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灣原住民七姓,其一为廖;仫佬族、瑶族、水族、苗族等族均有廖姓。
现代廖姓的人口近490万,排在全国第66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7%。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廖姓人口由23万激增到490万,增长了18倍之多,廖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自宋朝至今1000多年中,廖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廖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江苏省、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贵州省东部等地区,廖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9%以上,其中中心地区的频率在1.9%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3%,居住了大约66%的廖姓人群。
在海南省、贵州省西部、云南省东北部和西北部、湖北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青海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东南部等地区;廖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3%一0.69%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居住了大约26%的廖姓人群。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武威堂:是流傳最廣、人口最多的廖氏堂號,其後裔從唐代起幾百年間聲勢顯赫。
清武堂: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自創之堂號,據《廖氏大族譜》載:“明初時,張元子入贅廖家”,為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之源。族人為了報恩便從張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頭一字,合而「清武堂」,張廖家族之廖姓又稱為「雙廖」,傳統之廖姓稱為「單廖」。
承祜堂: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張廖天與後代所建
崇遠堂:福建詔安官陂張廖家族廖朝孔後代所建
福安堂
福成堂
馨德堂
紫桂堂
知本堂
本思堂
五桂堂
武城堂
慕維堂
中鄉堂
汝南堂
世綵堂
一、廖lià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宜丰、金溪,广西之田林、灌阳,云南之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鲜、蒙、壮、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亦作‘飂’,并力救切;今呼为‘料’。《风俗通》:古有廖叔安,《左传》作‘飂’,盖其后也。今衡山南剑多廖氏。或言:周文王子伯廖之后。”(按:《中国姓氏辞典》引《尚友录》作:“古有廖叔安,春秋伯飂其后也,今衡闽中多此姓。”与郑樵所说有别,兹录以备考。)望出巨鹿。东汉有廖扶;三国时蜀有廖化,并州剌吏;南唐有廖澄,大理评事;明代有廖道南。
二、廖
廖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0.3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多此姓,5省区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73%。
廖姓起源:
1、古时廖、飂、蓼通,春秋时国名(故城在今河南固始东蓼城冈)。廖叔安之后,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2、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
3、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迨殷纣无道,缪、颜同隐于黄河西北,改姓曰廖,见《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
4、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7姓,第4姓为廖。
5、宋时抚水州民有区、廖、潘、吴4姓。后改安化州,即今广西环江、贵州荔波一带。今毛难族姓。
6、仫佬、瑶、水、苗、回、蒙古、壮、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廖姓名人:
廖顗,汉时巨鹿太守。
郡望:巨鹿。
变化:亦作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