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振zhèn(ㄓㄣˋ)
⒈ 搬动,挥动:振动。振荡。振幅。振臂。振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⒉ 奋起,兴起:振奋。振作。振兴(xīng )。振振有辞。
⒊ 古同“赈”,救济。
⒋ 古同“震”,威震。
宇yǔ(ㄩˇ)
⒈ 屋檐,泛指房屋:宇下(屋檐之下,喻在他人庇护之下)。屋宇。庙宇。宇宙(a.屋檐和栋梁;b.空间与时间;c.天地)。
⒉ 国土,疆土:故宇。
⒊ 整个空间世界:宇内(指天下)。玉宇。宇航。
⒋ 风度,仪表:眉宇(指人的样子,仪表)。器宇轩昂。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李贺 《吕将军歌》
将军振袖拂剑锷,玉阙朱城有门阁。
唐代:李白 《古风》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
唐代:韩愈 《答张彻》
渐阶群振鹭,入学诲螟蛉。
清代:李瀚 《蒙求》
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魏晋:陆机 《文赋》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唐代:韩愈 《南山诗》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先秦:屈原 《离骚》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近现代:王粲 《登楼赋》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先秦:屈原 《招魂》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姓氏起源
劳姓,中国姓氏之一。分布很广,今上海松江,天津武清,山东鱼台、平度,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广东江门,广西田林,江西九江,云南邱北、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回族、壮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
汉代有劳丙、宋代有劳諲(任城人)、明代有劳钺(九江人)、劳樟(崇德人)、清代有劳潼(南海人)、近代有劳乃宣等名人。
劳姓起源一
起源于汉代,是一个以山为氏的姓。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崂山。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为劳山。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自为体系,很少去与外界的人交往。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带领着3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就是从崂山上的船,后徐福子孙世居于此。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世代相传。
劳姓起源二
源于禽名,出自先秦时期酷吏博劳,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在典籍《广韵》中记载:“古有博劳。” 博劳,原本是一种小型鸟类,为候鸟性猛禽,古代称其为“鵙”,亦称百劳、浊温,在医药典籍《本草》中称作“博劳”,今动物学书籍中通称“伯劳”。
劳姓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唐朝时期江陵劳劳亭,属于以山名为氏。江陵劳劳亭,自三国以来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名,为孙吴国时期所建。江陵,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区南部,“劳劳亭”在古代是人们送别之所,特别是在唐朝诗仙李白撰写了《劳劳亭》一诗之后,其名更著。
劳姓起源四
八旗汉族姓氏 引于简明满族姓氏全录
[劳氏]LaoHala 本汉族(尼堪)姓氏,见于《八旗满洲姓氏通谱》,世居辽阳。
缺)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劳氏家族的得姓,与一个地名——崂山有关,崂山又名牢山,崂山古时称劳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位于胶州湾东岸,也就是即墨县的东南,是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秦始皇时方士徐福(徐巿)率领3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求长生不老丹,就是从这里出海的,又返。劳氏,依据《元和姓纂》上记载,正是因为其先祖居住在此地,以地为氏而得姓。这个发源于山东劳山的家族,一向以渤海为繁衍中心,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姓人家的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武阳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今山东省的淄博市、东营市史口镇劳家村、阳信县、滨州市、威海市,浙江省,山西省的大同市,江苏省的徐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北海市、灵山县、合浦县、百色市、南宁市、柳州市、玉林市容县、贺州昭平和黄姚古镇,广东省的广州市、珠海市、佛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湛江市、茂名市、高州市、化州市、肇庆市、廉江市新华镇、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番禺区,浙江的杭州市、慈溪、余姚、宁波、金华市等,辽宁省的鞍山市,朝阳市,锦州市,吉林的长春、双辽市,重庆市、河南省的淮阳县,陕西省西安市,安徽省淮南市、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桥,湖北的武汉、云梦、仙桃和黄冈等地,均有劳氏族人分布。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劳姓蛮多的。
武阳郡:隋代将魏州改为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唐代又改为魏州。相当今河北省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省冠县一带等县地。
松阳县: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松州。八年废州复县;同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景元二年(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乾元二年(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贞元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改称白龙县。宋咸平二年(999年)复名松阳县。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武阳堂:以望立堂。
松阳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一、劳(勞)láo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鱼台、平度,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回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其先居东海劳山,因氏焉。”此以地为氏。劳山,即崂山,在今山东即墨县东南六十里。望出松阳。
2、《姓氏考略》注云:“当为劳民劝相之官者,以职为氏。”
3、或为独龙族之劳汪渚氏所改。本为家族名,或取其首音láo谐以“劳”字而为单姓。汉代有劳丙;宋代有劳諲,任城人,京东转运使;明代有劳樟,崇德人,嘉靖中罗田知县;清代有劳潼,南海人,国子监学正;近代有劳乃宣,音乐家。
二、劳(勞)
劳姓分布:分布较广,尤以广东、广西、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劳姓约占全国劳姓人口78%。
劳姓起源:
1、其先居东海劳山(故地在今山东即墨东南60里之海滨),因以为氏,见《姓谱》。
2、古有劳民劝相之官,以职为氏。
3、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
劳姓名人:
劳丙,汉时山东琅邪人。
郡望:武阳、渤海、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