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时间:2023-10-22 19:27:36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一、二两句“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五、六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九、十两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