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首页 > 诗词起名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唐诗三百首 >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年代:唐代   作者:常建   时间:2023-10-22 19:26:08   题破山寺后禅院音频播放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拼音版

qīngchén
chūzhàogāolín
jìngtōngyōuchù
chánfánghuāshēn
shānguāngyuèniǎoxìng
tányǐngkōngrénxīn
wànlàidōu
dànzhōngqìngyīn

译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1
清晨:早晨。
2
入:进入。
3
古寺:指破山寺。
4
初日:早上的太阳。
5
照:照耀。
6
高林:高树之林。
7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
8
通:一作“遇”。
9
幽:幽静。
10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1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2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3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14
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15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6
都:一作“俱”。
17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18
钟磬: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背景

常建,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竹林间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竹径”、“禅房”都是高洁的事物,“幽”、“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抬头仰望寺后的青山在阳光照射下,越发生机勃勃,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走到水潭边,只见潭水清澈,倒映着周围景物和自己的身影,看着水中空明的倒影,心中的一切凡尘杂念顿时消失殆尽。“悦”和“空”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诗人此刻静静地站在潭边,周围的所有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古寺中的钟声,发出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空灵纯净的境界。诗人欣赏幽美的景色,感悟忘却尘世的意境,都表现了遁世绝俗的情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赏析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bqiming.com/tangshi/108.html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