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首页 > 诗词起名 > 归园田居·其三 > 古诗三百首 >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时间:2023-10-27 22:27:03   归园田居·其三音频播放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拼音版

zhòngdòunánshānxià
cǎoshèngdòumiáo
chénxīnghuānghuì
dàiyuèchúguī
dàoxiácǎozhǎng
zhān
zhān
dànshǐ使yuànwéi

译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

1
南山:指庐山。
2
稀:稀少。
3
兴:起床。
4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5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6
狭:狭窄。
7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8
夕露:傍晚的露水。
9
沾:露水打湿。
10
足:值得。
11
但:只。
12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
13
违:违背。

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赏析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本诗共分为两层。

第一层“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头两句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山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也就不足为怪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后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层“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验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隐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在本诗中陶渊明却勇敢地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赏析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bqiming.com/gushi/508.html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