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灵时童谣

首页 > 诗词起名 > 桓灵时童谣 > 古诗三百首 > 桓灵时童谣

桓灵时童谣

年代:两汉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27 22:26:46   桓灵时童谣音频播放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拼音版

xiùcái
zhīshū
xiàolián
bié
hánqīngbáizhuó
gāoliángjiāngqiè

译文

举秀才,不知书。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举孝廉,父别居。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寒素清白浊如泥,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

高第良将怯如鸡。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注释

1
秀才:汉代为举士的科目,要文才出众的人才能当选。
2
孝廉:本来是汉代选举宫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3
寒素:汉晋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清贫。
4
清白:也是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为官清廉。
5
高第: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豪门。

背景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这一制度正式确定。这本来是选拔人材的办法,但在东汉后期腐朽的政治环境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挤陷害,出现公然“卖官”的事。这首童谣,便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揭露与讽刺。

赏析

童谣,就是儿歌。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含义深刻的精品。

前两句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我们后人熟悉“范进中举”的故事,那种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才正式开始。汉代科举主要方法不是考试,而是诗中的“举”即“察举”制度。各级行政长官观察、发现并向上级推荐人才,朝廷加以考核、任用。当时主要科目有秀才、孝廉、贤良文学等。顾名思义,“秀才”一定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孝廉”还要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突出品德,这样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绩卓异。但事实正相反,推荐为秀才的根本没读过书,推荐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分开另住,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么?

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说的是: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的官僚们,其实无恶不作、肮脏不堪,行为秽如污泥;号称能攻善战、出身豪门大族、不可一世的“良将”,遇到征战关头,却又胆小害怕,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这就是说,整个汉朝的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顶,已经维持不下去,走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事实上灵帝还在位时,导致汉朝覆灭的空前的农民运动黄巾军大起义(公元184年)就爆发了。

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著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夸张,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推举现象并列起来,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材的虚伪、腐朽与可笑揭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战斗与讽刺艺术。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赏析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bqiming.com/gushi/496.html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