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首页 > 诗词起名 > 关雎 > 古诗三百首 > 关雎

关雎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时间:2023-10-27 22:26:20   关雎音频播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拼音版

guānguānjiū
zàizhīzhōu
yǎotiǎoshū
jūnhǎoqiú
cēnxìngcài
zuǒyòuliúzhī
yǎotiǎoshū
mèiqiúzhī
qiúzhī
mèi
yōuzāiyōuzāi
zhǎnzhuǎnfǎn
cēnxìngcài
zuǒyòucǎizhī
yǎotiǎoshū
qínyǒuzhī
cēnxìngcài
zuǒyòumàozhī
yǎotiǎoshū
zhōngyuèzhī

译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

1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2
雎鸠: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3
洲:水中的陆地。
4
窈窕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5
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6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7
荇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8
左右流之: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9
之:指荇菜。
10
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
11
思服:思念。服,想。
12
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悠,感思。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3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4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15
芼:择取,挑选。
16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赏析

《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全诗内容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由于《周南·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赏析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bbqiming.com/gushi/472.html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