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安ān(ㄢ)
⒈ 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⒉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⒊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⒋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⒌ 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⒍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⒎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⒏ 姓。
泽zé shì(ㄗㄜˊ ㄕˋ)
⒈ 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⒉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
⒊ 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⒋ 洗濯。
⒌ 汗衣,内衣。
⒈ 古同“释”,解散。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安能陷粪土,有志乘鲸鳌。
宋代:李复 《同刘君俞城西寺避暑》
安得甘露浆,凿顶沃清灌。
唐代:元稹 《连昌宫词》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唐代:元稹 《梦井》
埂深安可越,魂通有时逞。
唐代:韩愈 《南山诗》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先秦:屈原 《离骚》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明代:王璲 《和韵虎丘游集》
灵岩南蔽亏,震泽西衍漫。
唐代: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
清代:李瀚 《蒙求》
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唐代:宋之问 《玩郡斋海榴》
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霁天。
姓氏起源
赖姓主要源自:姜姓。
赖姓起源一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文献通考》《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赖姓起源二
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①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
②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赖姓。
历史记载
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颍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颍川郡”。
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入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据《赖氏族谱》所载,东晋有赖忠诚任虔州(今属江西省)知府,后人赖光迁居松阳(今属浙江省),到赖遇时已成当地一大郡望,晋安帝亲题“松阳郡”赐予赖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阳”为郡号,并尊赖光为开基始祖。另外,赖光后人有迁居江西者,且在当地发展成为大郡望,治郡为南康郡。
隋唐时期,政清民和,赖姓繁衍愈盛,各支脉竞相延伸,葱茏郁茂。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可以说是赖姓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迁徙。这次南迁,使得发源于中原河南之地的赖姓更加称盛于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赖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来,治郡为河内郡。明朝初年,赖姓又有迁居于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多数融入阿昌族。
早在明朝末年赖氏就出现在台湾。由于大陆赖姓迁台较早,数百年来,赖姓在台湾得到了较快的繁衍滋长,成为台湾省族人较多的姓氏之一。追溯台湾赖姓之源,同大陆的赖姓一样,同宗于中原。他们是福建、广东的赖氏先人之后移居去的,据台湾:“其由颍川继迁松阳,自庄公始······庄之子遇,遂以松阳为君·····”;台中赖罗传宗亲会的资料也载:“泊州世祖灿生七子,其中二子仍居松阳,余五子均迁江西,其留居松阳者,其后一部分始迁福建,先后散播于汀州、宁化、上杭、永定、吉田、延平、永安、南靖、诏安、平和等地。至四十九世祖显益、显祖延显,原居诏安县官坡乡,生五子,长子卜隆居平和县心田乡,遂为心田一世祖,次子卜英及五子卜罗,均留诏安原籍,三子卜芬移居平葛竹乡,四子卜茂则迁平和安厚乡,亦各为当地赖氏开基祖。其后裔孙之渡台者,以平和、心田乡为最多,葛竹、安厚次之,大埔、揭阳、饶平又次之。”到台赖氏分别由福建和广东迁居。福建这支来源于泉州,入台后多居于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来自广东的这支,多源于饶平、大埔,入台后多居中部和北部的新竹、苗栗、桃园、台中等地。台中赖姓始祖叫赖云从,为唐末入闽的后代。乾隆年间从漳州移居台中三份埔的。
颍川郡:秦王政17年置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叔颖。
南康郡:晋太康三年置郡。东晋移治赣县,相当今江西省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地。此支赖氏,为赖光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河内郡:楚汉置郡。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
松阳郡:旧县名,在今浙江省西南部,1958年撤消,并入遂昌县。此支赖氏,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赖光。赖光3世孙遇公,晋宁康年间任江东太守,上书朝廷,晋帝御笔亲书《松阳郡》封松阳为郡。明成化二十二年江西赖氏宗族共同商定尊遇公为江西赖氏始祖,称松阳赖氏。
颍川堂:赖氏族谱载:“赖氏之先本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三子仲叔九代之孙颖公。宣王时锡封颍川,是为赖国。颍公之后,计十四世而国并于楚,子孙遂隐居颍川,以赖为姓,以颍川为郡焉。”故颍川为赖氏发祥之地,堂号颍川源此。颍川,考其地在今河南省信阳县。
秘书堂:唐代赖棐,从小聪明,7岁会写文章。20岁通九经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进士,拜崇文馆校书郎。他不愿干,退居乡里,人们把他的家叫做“秘书里”。
此外,赖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康堂”、“河南堂”、“西川堂”、“松阳堂”、“五常堂”、“五美堂”、“锡美堂”、“怀德堂”、“积善堂”、“思敬堂”、“水声堂”等。
一、赖(賴)l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龙口,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峡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傣、壮、纳西、土家、阿昌、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本为国名,子爵,今蔡州褒信有赖亭,即其地也,昭四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南康、颍川、河南。”古赖国在今湖北随县。
2、阿昌族之赖姓,分布在今云南之陇川。阿昌语则称“喇来”,以其尾音谐以汉姓“赖”而得。汉代有赖丹;宋代有赖绂;元代有赖禄孙,宁化人;明代有赖礼;清代有赖文光。
二、赖(賴)
赖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7%,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54%。
赖姓起源:
1、赖,子爵之国,蔡州褒信有赖亭(故城在今河南息县东北70里),即其地也,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
2、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满族姓。
3、清云南永昌府户撒长官司赖氏,原系四川巴县汉族人,后为阿昌族。今阿昌族仍有此姓。
4、台湾土著、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赖姓名人:
赖宣,汉时交趾太守。赖文光,清同治间与任桂同为东捻之魁,称遵王。
郡望:颍川、河内、南康、河南。
其他:
①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赖姓曾被迫使用日本濑川、清濑等姓,此二姓内仍含赖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改为赖姓。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有人曾使用日本姓谷山,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废日本姓,改姓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