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索智浩

首页 > 索智浩

索智浩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zhì(ㄓˋ)

⒈  聪明,见识: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足智多谋。利令智昏。

hào(ㄏㄠˋ)

⒈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浩大。浩繁。浩荡。浩瀚。浩劫。浩淼(亦作“浩渺”)。浩气(盛大刚直之气)。浩如烟海。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来鹄 《圣政纪颂》 不梏尔,不息我愚。

近现代:班昭 《东征赋》 修短之运,愚同兮。

清代:李瀚 《蒙求》 万古,不可备甄。

宋代:欧阳修 《醉翁亭记》 作亭者谁?山之僧仙也。

唐代:李商隐 《韩碑》 行军司马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宋代:苏轼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然。

先秦:屈原 《离骚》 怨灵修之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唐代: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取笑同学翁,歌弥激烈。

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姓氏起源

索姓主要源自:子姓。

索姓,中华姓氏之一。索氏家族,是殷商时代的七族之一,索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敦煌、武威。敦煌、武威古时同属凉州,两郡相距不远,两地索氏同出一源,自两汉直至唐末一直是凉州世族,累代为官。索氏得姓于商朝,至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望族居于武威郡,即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当然,也有少数民族汉化改索姓的,比如满族姓氏“索绰罗氏”。

索姓起源有二:

出自子姓

殷民的七公族之一。据《元和姓纂》载,商民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把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山东境内),建立鲁国,并且把殷商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另据敦煌出土文献P.2625号《敦煌名族志》载:“索氏,又其先商王帝甲封子丹于经索,因而氏焉。武王灭商,迁之于鲁,封之为侯。秦并六国,庄侯索番钹仕,国除。汉武帝时太中(西汉官职名,太中大夫)索抚、丞相赵周直谏忤旨,徙边,以元鼎六年从钜鲁南和迁往敦煌。”敦煌索氏自两汉至唐末五代一直是凉州地区的世家大族,累世为官,于经学、玄学多有建树,此说当有所本,可见汉族索姓是殷商公族之后,源自子姓。经索应为京索之地,京、索两地位于今河南郑州荥阳,相距不远,春秋时均为郑国城邑,秦末刘邦项羽曾大战与此,有京索之战。荥阳至今有索河。

出自他族

南北朝及唐时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满族有改姓索者;今满、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河南,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武威郡(今属甘肃)敦煌形成索姓名门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北、内蒙古、东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索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辽宁省的大连市和锦州市,山西省的娄烦县、繁峙县、五寨县、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介休市、朔州市、翼城县,河南省的林州市、三门峡市、洛阳市涧西区、焦作市武陟县、汤阴县、商丘市、漯河市郾城县、开封市杞县、焦作市、上蔡县党店镇、偃师市府店镇,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宝鸡市,河北省的沧州市、黄骅市、保定市、邯郸市磁县、衡水市饶阳县,湖北省的荆州市、枣阳市、沙市、公安县、十堰市郧县,江苏省的徐州市新沂、邳县、泗洪县、淮安市、灌南县,四川省的巴中市、筠连县筠连镇、广元市旺苍县,山东省的泰安市东平县、东营市、临沂市苍山县、济阳县、青岛市即墨市、滨州市邹平县、滕州市、东阿县、济南市章丘县、德州市齐河县、日照市、淄博市,聊城市冠县、烟台龙口市,辽宁省的鞍山市、辽阳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宁县,吉林省的洮南县、德惠县,黑龙江省的林口县、哈尔滨市、逊克县,北京市门头沟区,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索氏族人分布。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武成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求索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龙堂:资料有待补充。

一、suǒ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尚义、涉县、景县,山东之昌乐、鱼台、东平,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回、土、藏、傈僳、布依、裕固、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人七族索氏之后。望出敦煌、汝南。”(按:“商人七族”,《左传》载“殷民六族,”《定公四年》:“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再加子氏,合而为七矣。而索氏仅七族之一。

2、《姓氏考略》注云:“胡人有索氏,唐之索元礼是。”《中国姓氏大全》引作“索文礼”,误。史载:元礼“性残忍,以诬告为能”,武后时擢游击将军。

3、为清代满族姓索结氏、索绰络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4、土族之索姓,当出自“索卜”。土族语有“苏胡·孔”,汉意指苏胡人,或译作“索卜”,当即辽金时之“阻止卜”(阴山鞑靼)之别译。本为部落名,遂以为姓。后融为土族,或改单姓“索”。盖取“苏胡·孔”(索卜)之首音,谐以汉字“索”而得。

5、裕固族之索姓,则由索嗄勒氏所改,亦取索嗄勒氏之首音,谐以汉字“索”而得。

6、达斡尔族之索姓,则出自索多理(亦作“索多尔”)哈拉,后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字“索”、“苏”而为单姓。注(4)——(6)见《中国人的姓名》。西汉有索班,行长史;西晋有索靖,书法家;宋代有索湘,盐山人,河北转运使;又有索周臣、索述,并登科;明代有索承学,弘治进士;又有索绍,灵宝人。

二、sáo

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有分布。一音suǒ,为亦现行姓氏。参见该条。

三、

索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尤以山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索姓人口34%。

索姓起源:

1、殷人七族之一索氏之后。一说,周成王与鲁公殷民六族,其一为索氏。

2、唐时胡人有索氏,见《旧唐书》。

3、西夏人姓。

4、清满洲八旗姓索佳氏、索络罗氏等后均改为索氏。今满族姓。

5、土族索卜氏,汉姓为索。

6、鄂温克族索多勒氏,汉姓为索。

7、裕固族索嘎勒氏,汉姓为索。

8、达斡尔族索多尔氏,汉姓为索。

9、回、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

索姓名人:

索班,东汉时长史,随班勇击西域车师国。

郡望:武威、敦煌、汝南。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