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束晋轩

首页 > 束晋轩

束晋轩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jìn(ㄐ一ㄣˋ)

⒈  进:晋级。晋升。晋谒(进见)。

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⒊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晋剧。

⒋  中国朝代名:西晋。东晋。

xuān(ㄒㄨㄢ)

⒈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轩驾(帝王的车驾)。轩冕(卿大夫的车和礼服是分等级的,借以指官爵禄位)。轩轾(车前高后低称“轩”,车前低后高称“轾”,用来喻高低优劣)。

⒉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⒊  门、窗、楼板或栏杆。

⒋  高:轩敞。轩昂。轩然大波。

⒌  〔轩辕〕a.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的名号;b.车辕;c.古代星名之一;d.复姓。

⒍  姓。

名字诗词来源

现代:佚名 《食苦笋并序》 可惜蜀山氏,如看慈竹。

唐代:李白 《古风》 秋蝉号阶,感物忧不歇。

南北朝:江淹 《刘太尉琨伤乱》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先秦:屈原 《招魂》 制犀比,费白日些。

近现代:蔡邕 《述行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

唐代:韩愈 《南山诗》 崎岖上昂,始得观览富。

宋代:陈藻 《题黄子正易轩》 大书阔榜为易,我更分毫细讨论。

近现代:王粲 《登楼赋》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唐代:王维 《少年行四首》 天子临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姓氏起源

束姓主要源自:妫姓。

束姓起源一

出自妫姓,由疎氏所改。据《晋书·束皙传》载,古代战国时,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古“疏”字的异体字)。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宣帝时任太子太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东南)人。到了疎广曾孙孟达时,自东海为了避王莽之难,迁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遂去疋改为束氏,称束姓,世代相传。

从《晋书·束皙传》记载考证,束姓是西汉高士汉疎广是后裔。王莽末年,疎广的曾孙孟达,对王莽篡政不满,莽“立新”后,孟达避难逃至东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现了束姓。望族居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县),故束氏后人奉疎广为束姓的得姓始祖。

束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载于《百家姓》第255位。束姓起源于古代战国时,和颐姓等一起派生出的,当时属于皇家姓氏。齐国田氏疏族,很昌盛,他们是束姓较早的起源。后来到了西汉时,博士疎广是当时有名的贤大夫,他就是齐国时候疎族的后代。他的曾孙叫孟达,为了避王莽之难,从东海一带迁居到阳平(今山东省境内,一说迁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迁居以后,就去疋改疎姓为束姓,此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在全国皆有分布,尤以江苏、安徽等省较多。

河南郡:汉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阳郡:设置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河南堂”、“南阳堂”、“补经堂”等。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贵池、浙江之余姚、福建之邵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引王述民《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

二、sh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平声”部。“附平声疎氏”,盖由疎氏所改。郑樵注“疎”云:“望出东海。汉太子太傅疎广。”“疎”亦作“踈”,——“踈氏避王莽之难去‘足’为‘束’;又云:疎广之曾孙彦,避王莽于太原,改为太傅氏。”《汉语大字典》、《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音shù,盖古今音变所致,姑兼收。

三、shù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云南之陇川、路南,贵州之从江,广东之新会,湖北之监利,安徽之贵池、泾县,陕西之韩城等地均有。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汉语大字典》亦俱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晋书》疎广之后。曾孙孟达避王莽乱,自东海徙鹿山,因去‘足’(疋)为束氏。望出南阳。”或音shú,与此不同调。姑兼收以备考。西晋有束哲;元代有束崇芳,诣军门救父,以孝称;明代有束清,知县,以廉称;又有束春,任御史。

四、

束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束姓起源:汉时太子太傅疎广之曾孙孟达,为避王莽之乱,自东海徒沙鹿山南田,去“足”为束氏。

束姓名人:

束皙,晋时阳平元城人,官尚书郎。

郡望:南郡,南阳。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