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jǐn(ㄐ一ㄣˇ)
⒈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旗。锦屏。锦标。锦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锦锦山河”、“锦锦前程)”。锦上添花。
⒉ 鲜明美丽:锦霞。锦缎。锦笺。锦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凡fán(ㄈㄢˊ)
⒈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⒉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凡尘。凡心。
⒊ 所有的: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
⒋ 总共:全书凡二十八卷。
⒌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发凡(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
⒍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
现代:佚名 《食苦笋并序》 蹀躞锦江头,遥闻香馥馥。
唐代: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染毫东国素,濡印锦溪砂。
宋代:文天祥 《齐天乐》 袍锦风流,御仙花带瑞虹绕。
唐代:吕岩 《五言》 金童登锦帐,玉女下香阶。
唐代:韩愈 《答张彻》 映波铺远锦,插地列长屏。
唐代: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唐代:韩愈 《示儿》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明代: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虞姓主要源自:姚姓、子姓、姬姓。
虞姓,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姓氏源流
虞姓起源一
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王舜帝姚重华之子商均,以国名为氏。
舜帝有号称有虞氏,故舜帝又称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舜帝姓姚,名重华,公元前2277--2178年。尧让位于舜,践帝位三十九年。舜是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姓人的始祖。禹治水有功,舜帝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大禹,大禹又将把舜帝的儿子商均封在商,建立虞国。《史记 五帝本纪》:◇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後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於商,故号商均也。” 《括地志》: “宋州虞城县(大襄)[古虞]国,[舜后]所封之邑。杜预云:舜后诸侯也”。
虞国君主的后裔子孙,多以国名“虞”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虞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虞姓起源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
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因支持周武王伐纣,故而在西周初期仍被封为诸侯国。矢国灭亡的具体时间无可考据,但是按史书的记载,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国都于汧邑,故矢国之地已经成为秦非子(秦嬴)后代的重要发祥地,说明矢国灭亡于周幽王十一年以前。
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成为秦国之民,其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正确读音作wú,今读Yú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虞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仲雍的庶孙于虞(今河南安阳),建立了虞国,为公爵,称虞仲。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周武王克殷……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虞国君主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大开国门借道给南下伐虢国的晋国军队,还帮助晋国军队攻虢国。而晋军在灭了虢国后,在回师途中顺手灭了虞国,取回了宝马珍玉,留下了千古成语“唇亡齿寒”、“假道灭虢”。
虞国被灭后,虞国的人民遂以国名为姓氏,称虞氏,以念亡国之痛,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Yú。
虞姓起源四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虞国,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两周时期虞、吴为同一个字。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当年的吴国一直就称作“虞国”,称“吴国”,是战国末期史学家们的事。周元王三年(473年),越王勾践在经过多年准备后,一举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亡国后,有吴国王族子孙及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虞氏,战国末期多改为吴氏,但仍有矜持虞氏不变者,世代相传至今。
虞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虞衡,亦称虞官,史西周初期由周召公设置的一种官职,就是负责掌管山林大泽(湖)中各种材质的官吏,诸如林木药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美玉矿产……等等,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职如今天的林业部与国土资源部部长。在典籍《易经·屯卦》中记载:“卽鹿无虞。谓虞官。”在典籍《周礼·天官·大宰》中也记载:“虞衡,作山泽之材。掌山泽者谓之虞。”
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
虞姓起源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虞佳氏,满语为Y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鄂克敦城(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裕发(今吉林辉南)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冠回汉姓为虞氏。
虞姓起源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今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虞氏,世代相传至今。
虞姓起源八
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虞渊,是古人最最崇敬的地方,专指正西方的某一点,也就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个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史籍《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捍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古人认为,太阳之落山,犹如生命之息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
转世再生,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因此,太阳落山的黄昏时节出生的孩子,就被视作某一灵魂转生者,被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虞姓起源九
史书记载,虞姓源于远古时期的古老姓氏之一,隶属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此。后因战乱纷争逐步迁徙于现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大桥区,后因字体简化改为余。
虞氏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氏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
为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商均后代就有称虞氏的。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制陶为业。
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
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
虞姓的望郡济阳郡(今河南省兰考附近)、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
济阳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五绝堂:源自唐太宗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一、虞yú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市及其松江县、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河南之卢氏、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姚姓(按:《姓氏考略》称:“系出妫姓”,或“妫”,或“姚”,二者皆可)。舜之建国也,爰以天下授禹,禹封舜之子商均於虞城为诸侯,后世绝国,以国为氏。
2、又云:“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太伯之后於句吴,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於陈,封虞仲之庶孙於虞城,以为虞仲后。虞仲国於吴,其支庶封於此,故亦谓之西吴,此姬姓之虞也。今陕州平陆县东北六十里有故虞城,僖公五年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3、或为鱼姓所改。《姓氏词典》据《姓氏急就篇》注云:“系改姓。隋虞庆则,本姓鱼。”
4、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虞佳氏改单姓虞。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汉代有虞俊,无锡人,丞相司直;唐代有虞世南,余姚人;明代有虞舜日;清代有虞景星,金坛人。
二、虞
虞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浙江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虞姓人口48%。
虞姓起源:
1、氏于号者,唐、虞、夏、殷是也。虞,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酋长,居于蒲阪(故城在今山西永济附近)。
2、系自姚姓。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3里)为诸侯,后世国绝,以国为氏。
3、系自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伯(或作泰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太伯之后于句武。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封虞仲之庶孙于虞城(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
3、清满洲八旗姓虞佳氏后改为虞氏。
虞姓名人:
虞思,亦作虞幕,夏时人。
郡望:会稽、济阳、陈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