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诗词来源
:胡寅 《赋吴守友石台》
青冥搴茂叶,何异张翠帟。
宋代:孙因 《越问·良牧》
呼平湖於酒杯兮,浮翠峰於茗椀。
唐代: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笼养。
魏晋:张华 《鹪鹩赋》
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
唐代: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积翠浮澹滟,始疑负灵鳌。
姓氏起源
徐姓主要源自:嬴姓。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嬴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北魏时,居住在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中,有徐姓人。但这些徐姓人到底是出自嬴姓还是后来氐族人自行改姓,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
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满族。
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
東海郡,治所在今山東郯城北邊
高平郡,治所在今山東金鄉西北
琅邪郡,治所在今山東膠南縣琅邪台西北
東莞郡,治所在今山東莒縣
濮陽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
东海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高宛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雪山堂:以望立堂。
一、徐xú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泸水、陇川等地皆有分布。汉、满、蒙、回、壮、苗、鲜、土、水、藏、仡老、拉祜、景颇、阿昌、布依、鄂温克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爵,赢姓,皋陶氏之后也。皋陶生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於徐,在今徐城县北三十里。徐城并入临滩,今泗州临淮有徐城。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羽(按:一作‘章禹’),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按:《姓氏词典》将“徐偃王”与“若木”并列为徐氏二源,不妥。)(2)郑樵又注:“一族出於赢氏十四姓之一也。”“一族出於黄帝十四姓。”此则为黄帝后。
3、或为李姓所改。《姓氏考略》据《五代史》注云:“五代时李昪冒姓徐,名知诰。”李昪系南唐开国君主。
4、清代高丽族有徐姓,世居噶山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5、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之舒穆禄氏、徐吉氏、舒禄氏或改为单姓“徐”。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6、土族之徐姓,由“徐胡”氏所改,辽金时有“阻卜”,乃土族先民之一支。本为部落名,或以为姓。阻卜,或译作“索卜”、“苏胡”,青海方音:苏、徐不分,故“苏胡”或作“徐胡”,后取其首音谐以“徐”字而为单姓。
7、景颇族之徐姓,为“勒托”所改,或改为“董”。
8、阿昌族之徐姓由“喇细”所改,盖取“喇细”之末音“细”谐以汉字“徐”而得。注(6)至(8)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魏有徐无鬼;汉代有徐良,琅邪人,博士;唐代有徐茂功,太宗臣;明代有徐光启,上海人,科学家;清代有徐大椿,吴江人。
二、徐xú
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收载,其注引《集韵》云:“徐,姓。”。(按:徐,或与“徐”同,疑乃徐姓之分族。)
三、徐
徐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66%,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65%。
徐姓起源:
1、系自嬴姓。古帝颛顼之后,皋陶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故城在今安徽泗县北),至徐偃王为周穆王联楚文王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后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一说,出自黄帝之子14姓之一嬴姓之后。
2、周分与鲁公之殷民六族之一为徐氏,见《左传》。
3、北地徐氏出自氐人,见《魏书》。
4、五代十国时南唐开国君李昪,冒姓徐名知诰。
5、清满洲人姓。世居抚顺、沈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后均有改为徐氏者。今满族姓。
6、清高丽人姓。世居噶山。今朝鲜族姓。
7、清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为徐氏,系纳西族。
8、清广西思恩府(故治在今广西武鸣西北150里)土司徐姓,得姓于明朝。
9、景颇族勒托氏,汉姓为徐。
10、土族徐卜氏,汉姓为徐。
11、侗、哈尼、彝、回、土家、锡伯、达斡尔、蒙古、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
徐姓名人:
徐辟,春秋时孟子弟子。
郡望:东海、高平、东莞、琅邪、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