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胜shèng(ㄕㄥˋ)
⒈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胜利。得胜。胜券(指胜利的把握)。胜负。无往不胜。
⒉ 超过,占优势:胜似。优胜。以少胜多。
⒊ 优美的:胜地。胜景。胜境。胜迹。胜状(胜景)。
⒋ 古代妇女的饰物:花胜。彩胜。
⒌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胜任。不胜其烦。
⒍ 尽(旧读shēng ):不胜感激。
利lì(ㄌ一ˋ)
⒈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⒉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⒊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⒋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⒌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
⒍ 姓。
名字诗词来源
宋代:金君卿 《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黄鹄孤飞下太液,势力不胜枭与鸢。
清代:曹雪芹 《赞林黛玉》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魏晋:潘安 《西征赋》
藏札飘其高厉,委曹吴而成节;何庄武之无耻,徒利开而义闭。
宋代:冯取洽 《贺新郎》
把酒论诗饶胜韵,更柳边、花底同心赏。
唐代: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
唐代:陆龟蒙 《江湖散人歌》
只今利口且箕敛,何暇俯首哀惸嫠。
唐代: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
倏以中利病,且非混醇醨。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此皆乘时利,纵舍在呼吸。
唐代:杜甫 《示从孙济》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
姓氏起源
冯姓主要源自:归姓、姬姓。
汉族冯(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裔孙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侯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冯氏,逐渐融入汉族。
源于蒙古族盖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以为氏。
冯氏最初发祥于河南省荥阳地区,族人迁移较早,先秦时期就已开始迁移。
春秋战国时期
冯姓迁徙向南,先进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怀王时期(战国后期)冯郝官至楚大夫,是楚国的重臣。向西,进入了陕西关中等地。
向北,冯氏进入了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冯亭,为人果敢而有谋,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御史大夫冯毋择等。
向东,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文中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谨客孟尝君”的千古佳话,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
上党郡: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郡置已难以考证。
京兆郡:亦称京兆、京兆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
颖川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市义堂:战国时的冯驩是孟尝君家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帐,他把所有债户都叫来,宣布将债书烧掉,给所有的债户解决了困难,大家感激不尽。
始于堂:冯氏远祖始于周代。族谱载:“受姓始祖毕公,名高,文王第十五子,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绪业,武王践位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县毕原,康王十二年保鳌东郊,厥后支子采食于冯邑,即始平郡。子孙去邑为氏,书作冯。”始平乃冯氏发祥之地也。
同舆堂:根据史籍《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皇帝元宏同岁,自幼又是同学,后来娶了高祖的妹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
一、冯(馮)fé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满、蒙、回、京、苗、瑶、壮、黎、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世本》云:“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
2、又据《元和姓纂》注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於冯城,因氏焉。”此则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冯姓为盘瑶十二姓之一,相传明洪武四年。“冯姓盗偷桂林省库银,逃走连州羊古山落居……冯姓改为鸟字鳳(凤)。”
4、黎族之冯姓,居海南保亭,相传为王姓所改,盖因“抽签改姓”。
二、冯(馮)
冯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6省冯姓约占全国汉族冯姓人口56%。
冯姓起源:
1、系自归姓。春秋时郑大夫冯简子之后,见《世本》。
2、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支孙食采于冯城(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因以为氏。汉、唐之期,支派甚多,主要有:出颍川(今河南禹县一带)者,系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今山西长子一带)者,系汉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者,系汉燕王冯宏之后。出弘农(今河南灵宝一带)者,系西魏时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系唐时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3、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4、清时广西泗城府土司冯姓始于明朝。
5、瑶族姓。又,云南金平平安寨瑶族勒崩氏,汉姓为冯。
6、京、壮、侗、彝、傣、回、蒙古、土家、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冯姓名人:
冯长,周宣王时柱下史,观天文之变,骊山人。
郡望:杜城、杜陵、长乐、始平、颍川、上党、京兆、弘农、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