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州zhōu(ㄓㄡ)
⒈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杭州。
⒉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市shì(ㄕˋ)
⒈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⒉ 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⒊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dū)市。市镇。
⒋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
⒌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名字诗词来源
宋代:张榘 《凯歌》
十载洞庭月,今喜照扬州。
南北朝:江淹 《游黄檗山》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近代:柳亚子 《放歌》
沉沉四百州,尸冢遥相望。
唐代: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桨。
唐代:薛能 《边城作》
行止象分符,监州是戏儒。
魏晋:潘安 《西征赋》
值庸主之矜愎,殆肆叔于朝市。
唐代: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袭芳践兰室,学古游槐市。
唐代: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阵图沙北岸,市暨瀼西巅。
唐代:骆宾王 《帝京篇》
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齐奴却是来东市,不为红儿死更冤。
姓氏起源
1、秦汉时期,上蔡(今天的河南省上蔡西南)的乡间有一个读书人,很有学识见地,后来被帝王知道以后委以重任,让他担任丞相,并且封他为彻侯。他的子孙后代以彻为姓,成为彻氏。到了西汉武帝的时候,因为要避武帝刘彻的讳,所以改姓为通,成为通姓的一个来源。
2、起源于巴县,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巴国有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天的四川省达川),后来他的后裔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通氏。
通(Tōng)姓源出有:
通姓起源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巴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古巴国有个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四川达川),他是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时称“通君”。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通姓起源二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受封于朝歌之通邑(今河南淇县北阳镇)。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通姓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初期大臣蒯彻(蒯通),属于以先祖名字避难改姓为氏。蒯彻,范阳人,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等皆是其后裔。
通姓起源四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爵彻侯,属于避讳改姓为氏。秦、汉时期,朝廷之上有一种最高的爵位为彻侯,是帝王敕封给臣子的最高爵称。
通姓起源五
源于官位,出自隋朝时期官吏通守,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通守,是隋炀帝杨广在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各郡设置的官位,名义是辅佐太守管理郡内军民事宜,职位仅次于太守,实际上是隋炀帝派驻各郡监督太守们的督察官。在通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通氏。
通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古代官吏通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蒙古族通事纳尔氏,主要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族官吏称谓。通事,亦称通官、通政,源起于三国时期曹魏国的通事郎,隶属于中书省。
通姓起源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鄂通氏,亦称鄂屯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奥屯氏部落(奥敦氏),满语为Etung Hala,汉义“强盛”,另义“马槽”,世居鄂通(今黑龙江鹤岗东梧桐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达斡尔族鄂通氏多冠汉姓为通氏、曹氏、鄂氏等。
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秦汉时候有一种官职叫作彻候,是一种职位很高的官职。那时候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有一个书生被封为彻候,他的后代以此为荣耀,就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称为彻氏。后来到了西汉时候,汉武帝叫刘彻,为了避汉武帝的讳,彻氏的后代就改为“通”姓(因为古代彻和通同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通姓。通姓的望族居住在西河(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河南省潢川县也有聚集性分布(以踅孜镇最为集中)。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直忠堂:后汉时期的巴肃因为对待朝廷忠诚而闻名。他痛恨宦官败坏朝廷的风气,于是与窦武、陈蕃一起密谋株杀宦官。事情败露后,他被列入党锢。巴肃于是到县衙投案自首,县官佩服他的忠诚,于是要放弃官位和他一起逃亡。巴肃却对县官说:“做大臣的,有阴谋就不能隐瞒朝廷,有罪就不应该逃避刑法。”结果他被朝廷判为死罪,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称为忠义之臣。
西河堂:以望立堂。
通川堂: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封于通川,即今四川达州通川区,引以为氏,后人纪念起源之处,因以立堂。
判官堂:明朝时期的良吏通本仁为山西朔州判官时,有德政,深受到百姓的感念、歌颂,其族人因设判官堂。
一、通tō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大同、忻州、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锡伯、傈僳、景颇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巴大夫食采于通川,因氏焉。”(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元和姓纂》作“卫大夫食采通川,因氏焉。”卫,当为“巴”之误。)巴,相传为周时姬姓国,即今四川巴县;通川即今四川达县。望出西河。
2、锡伯族之“通”姓,则由图克色里氏所改。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明代有通仁本,山西朔州判官。
二、通
通姓分布:河南息县、上海嘉定、湖北钟祥、浙江余姚、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
通姓起源:
1、伏羲之后。
2、春秋时巴大夫食采于通川(故城在今四川达县),以地为氏。
3、锡伯族图克色里氏,汉姓为通。
通姓名人:
通仁本,明时河北香河人,宣德中任山西朔州判官。
郡望: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