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kǎi(ㄎㄞˇ)
⒈ 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凯歌。凯旋。奏凯而归。
⒉ 和,柔:“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⒊ 姓。
淇qí(ㄑ一ˊ)
⒈ 〔淇水〕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
清代:李瀚 《蒙求》 甘宁奢侈,陆凯贵盛。
唐代:杜甫 《洗兵马》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薛姓主要源自:任姓、妫姓。
薛姓,是中国一种姓氏。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
薛姓发源地有山东济宁、滕州,山西运城(古河东薛氏)。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8位。薛氏以山西、江苏、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氏占到中国汉族薛氏人口的63%。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薛氏人口增至为72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0.53%,为排行第35位的大姓。
薛姓起源一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任城),而为任侯。禹阳之裔孙以邑为氏,形成任姓,其后任姓几经发展壮大,人才兴旺,支系庞杂。《左传》滕侯、薛侯争长(隐公十一年),薛侯曰:“我先封!”鲁隐公畏惧诸多任姓封国势力,派羽父对薛候说“不敢与诸任齿”,即不敢与诸任争论,表示敬服。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被大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后来奚仲曾一度迁居于邳(今山东枣庄薛城官桥镇,一说微山湖地区)。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有史可记的世次为:畛→初→厉侯陵→宣武侯房→哀侯褒→庄侯元→平侯贵→昭侯直→襄侯夷→桓侯辨→康侯安兴→定公箱→恭侯尚→景侯魏→宣侯伯勤→简侯文欢→惠侯夷黄→灵侯英→文侯俱→隐侯清→愍侯洪→薛公。到了战国末期以后,薛氏
的地位日渐下降,最后变为一个村落。而薛国族人辗转迁徒,始终不忘先祖列宗,后以国名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称薛氏。
薛姓起源二
源于妫姓,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就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年(齐宣王田辟疆九年,公元前310年)出任齐国宰相的田婴,他曾被齐威王田因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也就是故薛国之地,因此他也被称作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田婴逝世后,田文袭封,仍以薛地为食邑。后田文病逝,无能的诸子们争位,乱成一团,结果被齐、魏两国联手共灭之。至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薛国故地被秦国设置为薛郡,田文的后裔彻底失却封地,子孙分散各地。汉朝以后,直至魏、晋时期均设为薛县,最后到隋朝时期被废黜,成为滕县领属之地。西汉初期,田文之孙田国、田陵迁徙到竹邑(今安徽宿县)居住,并以故封邑命氏,遂改田氏为薛氏。
薛姓起源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政权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关于匈奴薛氏来源,因史料不详,今已无从查考。仅在史籍《魏书·裴庆孙传》中记载。吐京,在今山西石楼西北部十五公里处。匈奴最先活动于今蒙古高原一带,东汉时期因内讧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后来南下附汉,并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今山西离石一带。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渐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转而农耕定居,出现汉化趋势,至魏晋时,甚至纷纷改用汉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后逐渐汉化。
薛姓起源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叱干氏源于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亦称薛干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之一。曹魏后期,拓跋鲜卑兴起于西部,降服了濡源西部直至五原的诸部落,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其首领力微遣太子入魏朝聘,长期留居洛阳达十七年(公元261~277年)。晋怀帝司马炽执政时期(公元306~31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受晋封为大单于、代公。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公元376年),拓跋鲜卑的代国被苻坚所灭,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硅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北魏)。这一时期,尤其是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强化统治,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支持,增进胡汉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顺应形势,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强令鲜卑族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迅速汉化,并将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其余所改,不可胜纪”。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干部遂改为薛,成为薛氏成员之一。
薛姓起源五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薛延陀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薛延陀国,是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铁勒部的一支,由薛部与延陀部联合组成。据传,薛部先祖本是汉族人,后来流落到漠北一带并在此蕃息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成为当地的一个游牧部落。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们便以“薛”为部落名称。以后薛部在与邻近的延陀部战争中获胜并其部而有其众,两部遂合二为一,称薛延陀。薛延陀国灭亡后,部众四散流徙,或南下附唐,或并于他族,其中一部分人“以族为氏”,而改姓了汉族的薛氏,分布于营州至平州一线(今辽宁朝阳至河北卢龙)。在薛延陀部故居地(今蒙古国西北部杭爱山脉),至今仍有许多薛氏族人生息繁衍,他们都是古薛延陀部的突厥族人后裔。唐朝时期的营州、平州,均属于汉、晋、北魏时期的古辽西郡,这就是南宋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中所称的“辽西薛氏”之源。
薛姓起源六
源于冒姓,出自唐朝武则天时期冯氏后裔冯小宝,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人,叫作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自称周文王后世子孙,鄠人(今陕西户县),闯荡江湖,在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数分英俊。冯小宝发迹后,其兄弟子侄乃至姻亲裔孙纷纷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后沿袭不改。
薛姓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1、元末明初,忽必烈的一些嫡系后裔子孙内附于明王朝,以元朝开国皇帝的蒙古称号“大蒙古国薛禅汗”为汉姓,称薛氏,世代相传至今。
2、据史籍《明史》中的记载: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赐蒙古贵族托果齐姓薛名台,安置驻扎于平州新昌一带;又赐瓦剌部首领托欢姓薛名斌,为原驻地甘肃土司。赐姓,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对臣属的殊荣,故一人受赐,全族荣耀。内附的蒙古族瓦剌部族人因酋长获帝王赐姓,有许多部族人等一时均随之改汉姓为薛氏,世代相传至今。
3、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苏尼特氏,亦称薛尼特氏、雪尼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薛尼特部,是成吉思汗第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之第四子薛尼特所组建的氏族,世居巴颜鄂隆(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n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薛氏、苏氏等。
薛姓起源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朝鲜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薛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35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720余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2%左右。
薛姓的郡望主要有河东郡、新蔡郡、沛郡、高平郡等。河东郡:秦初(公元前221年)置。相当于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地区。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
薛姓又以河东、新蔡、沛国、高平、忠谏等为其堂号。忠谏堂:汉朝时候,沛人薛广德为御史大夫,敢于直谏。元帝要做楼船供自己玩乐,广德脱掉帽子谏阻,如果元帝不听,他打算光着头向皇帝车轮上碰。结果皇帝采纳了他的谏议。
一、薛xuē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鲜、回、拉祜、土家、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於任,故以为姓。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薛。……历三代凡六十世而至愍侯弘,为齐所灭,遂以国为氏。”旧云:鲁国薛县,今徐州有薛城,在滕县东南五十里是也。或按:《薛氏血脉谱》:“文王曹夫人,姜氏,见赤龙交而孕,十二月生子,手把‘薛’字,因氏为薛。”乃知谱牒家言多无足取。
2、又注:《河南官氏志》云:“叱干氏改为薛氏。”出自北魏西方诸部。
3、又注:“辽西薛氏本东北藩。”
4、《姓氏考略》注引《吴录》云:“孟尝君封於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遂氏薛。”此亦以国(邑)为氏,系出田氏。
5、或为冯姓所改。《姓氏考略》据《唐书》注云:“又有冯姓改薛者,唐之薛怀义,本冯小宝。”
6、为蒙古族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托果齐曰薛贵;托欢曰薛斌。”
7、鲜族薛姓之出历史亦较久。《中国人的姓名·朝鲜族》载:到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今九年春,“改六部之名,乃赐姓,……明活部为习比部,姓薛。”
8、郑樵注引《姓苑》云:“东莞蘖氏本薛氏,避仇改为蘖氏。”汉代有薛宣,郯人,长安令;唐代有薛仁贵,龙门人,本卫大将军;明代有薛瑄,河津人。
二、薛
薛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等省多此姓,5省薛姓约占全国汉族薛姓人口63%。
薛姓起源:
1、系自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任,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国(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南50里薛城),历夏、殷、周六十四代为诸侯,周末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系自妫姓,战国时齐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遂姓薛,此与任姓之族系不同,见《吴录》。
3、北魏时改高车薛干部之叱干氏为薛氏。
4、西夏人姓。
5、唐时左威卫大将军薛怀义,原姓冯名小宝。
6、明时赐元人托果齐姓薛名贵,托欢姓薛名斌。
7、清四川成绵龙茂道松潘龙溪堡土知事薛氏。
8、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9、土家、蒙古、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薛姓名人:
薛邦,春秋时兖州人,孔子弟子。
郡望:新蔡、沛国、高平、河东。
变化:东莞蘖氏本姓薛,避仇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