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yàn yān(一ㄢˋ 一ㄢ)
⒈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⒉ 轻慢:“燕朋逆其师”。
⒊ 古同“宴”,安闲,安乐。
⒋ 古同“宴”,宴饮。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⒉ 姓。
兰lán(ㄌㄢˊ)
⒈ 指“兰草”和“兰花”: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⒉ 古书上指“木兰”。
⒊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⒋ 古同“斓”,斑斓。
⒌ 姓。
唐代:陈元光 《落成会咏一首》 筮宅龙钟地,承恩燕翼宫。
近代:柳亚子 《放歌》 他人殖民地,何处为故乡?下言女贼盛,兰惠黯不芳。
宋代:金君卿 《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南阳之民悦以化,焱若暖气来穷燕。
宋代:孙因 《越问·良牧》 左燕春之凝香兮,右清白之寒泉。
宋代:胡仲弓 《晋安城东温泉》 风雷奔击鬼神呼,温泉一夕移燕都。
:胡寅 《赋吴守友石台》 兹游谢兰亭,何用叹陈迹。
魏晋:张华 《鹪鹩赋》 匪陋荆棘,匪荣茞兰。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唐代: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曲渚怨鸿鹄,环洲凋兰。
黄姓主要源自:嬴姓。
1、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有三种说法:
①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②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③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2、源自官位,以官职称谓为氏。有两种说法:
①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②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3、源于改姓而来:
①其他汉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②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③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宋朝时期,黄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黄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7.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这两省黄姓大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53.5%;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广东、河南,这四省的黄姓又集中了24.5%。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粤、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黄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黄姓大约有2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3%,排在第7位。江西仍为黄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两省,这两省黄姓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这三省的黄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黄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83%,净增加了100万。黄姓人口分布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闽粤桂两大块黄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黄姓人口近27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排在第7位。广东为黄姓人口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19.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这五省又集中了28%。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黄姓、以南多黄姓的分布局面。长江以南,尤以珠江三角洲为黄姓高聚集区。其次,四川东南部,湖南东部和江西南部形成两大块次高密度的黄姓区。在近600年期间,黄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当代黄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广东中部、湖南东部、江西南部、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达到8.7人以上,占国土面积的5.7%,大约有567万人;在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2%以上,在广西的桂林和钦州地区、广东的雷州半岛的比例高达8.4%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1.6%;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4.2%,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北方和西北广大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5.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
江夏郡:漢高帝置郡。相當於今天湖北省武漢一帶。治所在安陸,今天湖北省安陸市。
南安郡:南朝梁天监(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治晋安县(今南安市丰州镇),辖今莆田、泉州、漳州、厦门四市地。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濮阳市西)。
东阳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属扬州。治金华县(金华市婺城区)。
松阳郡:隋朝置郡,今浙江省松阳县。
櫟陽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陝西省臨潼縣東北。
安定郡:漢武帝置郡。相當於今天甘肅省平涼地區及寧夏西部,治所高平,在寧夏固原縣。
房陵郡:漢置房陵縣,屬漢中郡。建安末年置房陵郡,在今天湖北省房縣地區。
漢東郡:古縣名。故城在今天湖北省鍾祥縣西北。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陽,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
谯郡:东汉建安年间置,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山谷堂:因黄庭坚著有《山谷集》而得名。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一、黄hu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路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回、满、蒙、侗、鲜、彝、傣、羌、壮、白、畲、黎、水、京、苗、瑶、土家、布依、纳西、赫哲、仫佬、拉祜、哈尼、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嬴姓。陆终之后受封於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宋学士集》注云:“臺(台)骀封於汾州,其后为沉、姒、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台骀,相传为古帝少昊之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遂以为汾水之神。汾州,即今山西汾阳。
3、突厥族亦有黄姓。《唐书·突厥传》载:苏禄大首领莫贺达干、都摩支二部方盛。而种人自谓娑葛后者为黄姓;苏禄为黑姓。更相猜仇。天宝十二载,黑姓部立登里伊罗蜜施(dēnglǐyīluómìshī)为可汗。至德后,黄、黑姓皆立可汗相攻。中国(按:此当指唐王朝)方多故,不暇治也。
4、《姓氏考略》据《唐书》又注:“邕管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
5、为陆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姓》载:“元黄公望,本姓陆,出继永嘉黄翁,遂冒姓黄氏。”
6、清代高丽族亦有黄姓,散处易州、开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7、为清代满族黄佳氏、乌雅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为赫哲族之朝日朝恩克“哈拉”所改。“朝日朝恩克”,赫哲语为黄鼠狼,当为氏族图腾,以之名族,以族为氏,或依其汉意“黄鼠狼”之首音取“黄”而为单姓。
9、黎族之黄姓,海南白沙县有分布。因方音所致,王、黄不分,或称本姓王,后作“黄”;或谓本姓黄,后作“王”。
10、壮族之“黄”,乃“皇帝”之意。
11、白族之黄姓,源於图腾崇拜。白族语称“介恥”,或为“盖恥”。汉意为“鸡氏族”,即以鸡为其图腾的氏族,遂以鸡名其族,以族名为姓。后或据其汉意为单姓姬、纪,或音变而为奚、高、黄等。
12、裕固族之黄姓,则由西喇氏所改。“西喇”,本户族名,或以代姓。汉意为黄色,后或依其汉意而为单姓“黄”。
二、黄(黃)
黄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2.2%,为中国人口最多10个姓之一。黄姓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区)亦多此姓,上述5省(区)黄姓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56%。
黄姓起源:
1、系自嬴姓。颛顼曾孙陆终之后,受封于黄(故城在今河南潢川西12里),春秋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出于金天氏。自台骀封于汾州(故治在今山西汾阳),其后为沈、姚、蓐、黄诸国,为晋所灭,后亦以黄为氏,见《宋学士集》。
3、河西黄氏出自汉、晋时匈奴屠各部。
4、金时女真人移剌氏(即耶律氏),汉姓为黄。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牛庄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黄佳氏、乌雅氏、伊喇氏等后均改为黄氏。
5、唐时突厥人姓突骑施后改为黄、黑二氏。
6、唐时邕管(故治在今广西南宁)蛮有黄姓,见《唐书》。壮族姓。其先民以部落旗子颜色为姓。
7、清高丽人姓。凡三派,出易州、开州、益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8、明、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黄姓,系藏族。
9、清贵州思州府土司黄姓始于明朝。
10、景颇族曾行氏;汉姓为黄。
11、裕固族西喇氏,汉族为黄。
12、哈尼族埃拉氏,汉姓为黄。
13、台湾土著、白、赫哲、回、京、仫佬、苗、瑶、彝、布依、土家、黎(216
黄姓名人:
黄歇,春秋时楚春申君。
郡望:栎阳、安定、房陵、汉东、上谷、谯郡、江夏。
其他:
①台湾黄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共田、武田、守田、友田、横田、幸田、广田、广潮、广江、广��、广冈、广内等,这些姓均含黄字一部分或黄字。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全部恢复黄姓。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高山、木下者,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选择了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