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柯瑶

首页 > 吴柯瑶

吴柯瑶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kē(ㄎㄜ)

⒈  斧子的柄:斧柯。

⒉  草木的枝茎:交柯错叶。

⒊  姓。

yáo(一ㄠˊ)

⒈  美玉,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琼瑶。瑶英。瑶宫。瑶琴。瑶浆。瑶觞。瑶台。瑶林琼树(喻人品格高洁)。瑶池。

⒉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韩愈 《南山诗》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唐代:李白 《古风》 众鸟集荣,穷鱼守枯池。

魏晋:陆机 《文赋》 至于操斧伐,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唐代: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人。

南北朝:吴均 《与朱元思书》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宋代:方蒙仲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玉英圃美人家,宝璐琼芳兴绝佳。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庭列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失素,纨袖冶,玉颜掩。

宋代:周麟之 《郊祀庆成》 源尊始祖,绛节从群仙。

明代:孙绪 《春怀六首怀方侯也 其二》 羡君明秀姿,寒冰映玥。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若使红儿风帽戴,直使池会上看。

姓氏起源

吴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姚姓。

吴姓源流发展

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吴姓的起源稍稍有点复杂,涉炎帝、黄帝,还有少数民族。总的来说,大致有5个起源。

源于姜姓

吴姓第一个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

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姬姓泰伯

吴姓第二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商朝末期,黄帝后裔古公亶父带领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定居下来。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没有儿子,他去世后,弟弟仲雍继立为吴君。仲雍接任国君后,继续开拓太伯奠定的基业。在吴姓的发展史上,仲雍的地位仅次于太伯。仲雍下传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后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时,周武王已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诸侯,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由于周章已当上吴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为句吴国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陆境内),建立虞国,仲被称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为吴伯。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仲雍,被称为吴姓传代血缘始祖。

源于吴回

吴姓第三个起源,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吴部落的故地。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舜把掌管火种的光荣使命交给重黎。后来,重黎因罪被舜杀了,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夏朝时,吴回的氏族迁到山西平陆的吴山。

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源于姚姓

吴姓第四个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处偏远地区的东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领,接替尧的位置后,把部落迁到古吴之地(今陕西平陆吴山旁边的历山),史称有虞氏。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至今两千余年,吴姓子孙不仅在祖国内陆往复迁徙,而且还远播国外。早期吴姓主要迁往邻国越南、日本、朝鲜,后来又陆续迁往南洋诸岛繁衍生息。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中西经济文化的往来加强,一部分吴姓子孙远迁欧美各国。而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吴姓子孙已遍布全球。

吴姓郡望首推延陵县,此外还有、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武昌郡等。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著存堂

至德堂 源远堂 思敬堂 怡德堂 有秩堂

崇礼堂 让德堂 思让堂 均安堂 履成堂

德让堂 源德堂 树德堂 仁泽堂 世享堂

世笃堂 世让堂 永思堂 永怀堂 至德祠

孝言堂 孝敬堂 吴诒堂 奉先堂 尚德堂

怡清堂 治平堂 承先堂 思源堂 泉源堂

振宜堂 伦叙堂 纯修堂 报本堂 敬思堂

敦叙堂 敦伦堂 道生堂 渤海堂 瑞本堂

饴远堂 雍睦堂 义顺堂 源一堂 经远堂

德礼堂 澄澜堂 笃叙堂 泽远堂 济美堂

怀仁堂 宝诰堂 继述堂 观止堂 观乐堂

三让堂 敦厚堂 世德堂 自求堂 金陵堂

徐伦堂 敦行堂 槐庆堂 聚庆堂 识春堂

馆藏堂号

源远堂 思敬堂 崇礼堂 树德堂 世德堂

报本堂 敦伦堂 著存堂

一、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侗、黎、苗、京、水、怒、白、土家、布依、布朗、纳西、锡伯、赫哲、仫佬、裕固、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山海经》注云:“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吴权当为吴姓之始。

2、又据《史记·索隐》注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此当系出妫姓。

3、又据《帝王世纪》注云:“少康时吴质与羿期射。”是夏代少康时亦有吴姓。

4、郑樵注云:“(吴),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太伯号句吾。旧曰:‘句吾,地名。’然吴有勾吾、越曰勾践,皆是名号,非地名。子孙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5、由元代蒙古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曰吴良;布敦衮曰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干曰吴存敬;玛鲁曰吴管。”

6、清代高丽族亦有吴姓,散处易州、海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7、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吴扎拉氏(按:亦作“兀扎拉”)、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乌苏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吴”。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锡伯族之吴氏,为其吴扎拉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9、赫哲族之“吴”氏,则出自吴丁克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10、鄂伦春族之吴氏,则出自吴卡尔康(一作“吴恰它堪”)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的汉姓“吴”而得;

11、达斡尔族之吴姓亦为本族姓氏所改。其源有二:其一,出自鄂嫩哈拉,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爱协金氏,坤奇氏所改。此二氏皆系出敖拉哈拉,遂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2、蒙古族之吴姓,或以乌梁海氏所改。“乌梁海”,本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3、白族之吴姓,源于古代氏族图腾崇拜。白族语“乌”,汉意为“鱼”,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即以为姓。或取“乌”音,谐以汉字吴、乌而为姓。

14、裕固族之吴氏,则为巴依亚提氏所改。

15、柯尔克孜族之吴氏,世居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为其部落名称所改。注(8)——(15)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有吴起,军事家;秦末有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唐代有吴元济;明代有吴承恩,著《西游记》;清代有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按:《中国姓氏大全》注作“明代有吴敬梓”,误。)

二、

吴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为中国人口最多19个姓之一。在地区分布上,华东各省吴姓占省人口比例较高,均在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

吴姓起源:

1、相传古帝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见《三海经》。此为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吴姓。

2、相传帝舜之后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60里,一名吴城),虞音近吴,故舜后有吴氏,见《史记索隐》。

3、相传夏王少康时已有吴氏。吴贺与羿期射,见《帝王世纪》。

4、周武王封周太王子仲雍之曾孙周章为吴子,又别封周章之弟虞仲于虞,皆为周时诸侯。至周章十四世孙寿梦,吴始称王,寿梦子季札避国,子孙居齐鲁之间,以国为氏,故吴姓起自季札。

5、西夏人姓。

6、金时女真人姓古里甲氏、吾古论氏,汉姓均为吴。

7、明时赐元人巴图特穆尔、额特特穆尔、玛噜、谔勒哲特穆尔、布敦衮、济兰、多罗于、玛鲁等均姓吴。今蒙古族姓。

8、清满州人姓,世居沈阳、铁岭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兀札喇氏、乌雅氏、乌苏氏等均有改姓吴者。

9、清高丽人姓,世居易州、海州等地。今朝鲜族姓。

10、明清时云南临安府左能寨长官司(故治在今云南红河西南)土副长官吴氏,为哈尼族。今哈尼族姓。

11、清时贵州都均府土司有吴姓,得姓于明洪武年。

12、驻防新疆锡伯族吴扎拉氏,汉姓为吴。

13、裕固族巴依亚提氏,汉姓为吴

吴姓名人:

吴起,战国时卫人,魏文侯时将军,拜西河守。后奔楚,相楚悼王,南平百越,北郤三晋,西伐秦。

郡望:延陵、渤海、濮阳。

其他:

日本战领台湾时,台湾土著曾被迫用日本姓高尾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吴。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