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户曼雯

首页 > 户曼雯

户曼雯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màn(ㄇㄢˋ)

⒈  长,延长:曼延。曼声而歌。

⒉  美,柔美:曼妙。曼靡。曼辞。轻歌曼舞。

wén(ㄨㄣˊ)

⒈  成花纹的云彩。

名字诗词来源

先秦:屈原 《招魂》 蛾眉睩,目腾光些。

清代:李瀚 《蒙求》 容自免,子平毕娶。

宋代:徐应镳 《绝命词》 烈士甘焚死,丹心照紫

姓氏起源

户姓主要源自:姒姓。

源于姒姓,出自大禹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左传》、《汉书》等记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强行继承了王位,建立夏朝,自称夏后启。夏启的做法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极大不满。其中有一个诸侯国叫有扈氏国,也是大禹的后人,是夏启的庶兄,受封于有扈(今陕西扈县),建立有扈国。有扈氏首领觉得自己有责任维护传统的禅让制度,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启。夏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由于大禹刚逝世不久,诸侯们对大禹的丰功伟绩记忆犹新,因此大多愿意出兵助夏启,所以夏启就占了很大的优势。双方军队在甘(今陕西户县)相遇。交战前,夏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这就是著名的《甘誓》,记载在典籍《尚书》中,其中列举了有扈氏国的种种罪状,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

战斗开始后,尽管有扈氏族人英勇奋战,但毕竟寡不敌众,结果战败。夏启趁势灭掉了有扈氏国。有扈氏族人后来以原国名为姓氏,称有扈氏,后简化为单姓扈氏、有氏。

有氏因已失国,遂改称冇氏。“冇”就是“没有”的意思,以念失国之痛。扈氏后来又分为扈氏、户氏、鄠(Hù)氏三氏。其实扈、户、鄠三字音同字异,实为一姓。户氏就是由“扈”字去“邑”而为户氏;而鄠氏则是因秦始皇改“扈”为“鄠”,因称鄠氏。扈氏、户氏、鄠氏、冇氏,四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

另有一说,是夏启建立了夏王朝以后,将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地(今陕西户县),建立了扈国。而扈国公族的后代,有的以国名为姓氏,称扈氏,是扈氏的另一支来源。

著名的东汉学者王符在《潜夫论·志氏姓》中记述:“祝融之孙,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芈。己姓之嗣飂叔安,其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焉。乃学扰龙,以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朡川。朡夷、彭姓豕韦,皆能驯龙者也。豢龙逢以忠谏,桀杀之。凡因祝融之子孙,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温、董……” 总之,年代久远,实不可考,宜传宜信,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附_夏启《甘誓》:夏启称王。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户姓起源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扈地干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中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后魏代北鲜卑族有扈地干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扈地干氏部落在此期间改为汉姓扈氏、干氏两种姓氏,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户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 满族扈伦纳喇氏,通古斯语为Hulunnara,汉义“盔顶”,以扈伦河名为部名,因以称氏,后蒙古酋长星根达尔汉灭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迁徙叶赫河岸为叶赫部,以部为氏,改称叶赫氏,满语为Yeh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与哈达部、乌喇部、辉发部各自在扈伦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史称“扈伦四部”,后皆为后金天命汗(清太祖)佟·努尔哈赤所统一。清朝中叶以后,扈伦纳喇氏的主要分支叶赫氏、扈伦氏、纳喇氏等,多冠汉姓为扈氏、叶氏、那氏、纳氏等。

⑵. 满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满语为Husihari Hala,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理(今黑龙江宁安东北部)、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赫哲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赫哲族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扈氏、华氏、关氏、胡氏等。

⑶. 满族科奇哩氏,亦称柯齐礼氏、郭齐里氏,满语为Keciri Hala,世居瓦尔喀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扈氏。

⑷. 满族托和啰氏,亦称托科罗氏、托活络氏、脱阔罗氏、托忒克氏,满语为Tohoro Hala,汉义“套马”或“把袋子驮在马背上”,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梨树)、喀穆(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南)、奥里迷(今黑龙江同江)、毕瞻(今黑龙江毕瞻河流域)、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晚期以后多冠汉姓为扈氏、陶氏、托氏、妥氏等。

户姓起源四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扈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扈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改蒲氏

关于蒲氏的得姓经过,《十六国春秋》的《前秦录》上有一段记载,说明得最为清楚:“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后家池生蒲,长五丈,时感异之,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另外,《晋书苻洪传》也指出:“其先家居池中生蒲,皆长三丈,因号蒲家,遂以为氏,后为苻氏”。

当时,不管蒲氏先人家池中的蒲,究竟是五丈高还是三丈高,这种情形的确令人惊异,则是完全一样的。蒲姓的人得姓于此,也真可以说是饶有趣味了。

蒲氏血缘所出的有扈氏,根据考证,是上古圣君夏禹的苗裔,三代以后,世代都是西羌的酋长。正由于他们世居西羌,又出现于南北朝所谓胡人纷纷入侵中原的时候,所以常常被人误会他们也是外来的胡人,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实际上,蒲姓的人都是名正言顺的炎黄子孙。

蒲氏为黄帝的子孙,而不是后来外来的种族,可以在《路史》一书上找到有力的证据,该书指出:“系出姒姓,有扈氏后,世为西羌酋长。”

上古的另一位圣君虞舜的后裔之中,据说也有以蒲为氏的。《万姓统谱》一书指出:“夏封舜于蒲州,因氏,望出河东”之说。

古时以蒲为名的地方,大致有两处,一处在现在河北省长垣县,是春秋时代卫国之地;另一处在今山西省(左耳旁显)县的西北,俗名斩祛垣,则是当时晋国的一个邑。以蒲为姓的虞舜后裔,究竟跟这两个地方有没有直接的关联,就没有确实的资料可资考证了。

《聊斋志异》,多年以来脍炙人口,深入民心,是一部不朽文学名著,而大家都知道,该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蒲松龄。蒲松龄是前清康熙年间的山东淄川人,一生肆力古文,悲愤感叹,自成一家,而且著述甚富,是历史上有名的杰出文学家之一。他的成就,当然更是后世每一位蒲姓人士的共同光荣。

改干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中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后魏代北鲜卑族有扈地干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扈地干氏部落在此期间改为汉姓扈氏、干氏两种姓氏,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乐亭、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东平,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湖南之芷江,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满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上声”部。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昆吾氏后有户氏。本巴姓。’望出京兆。”昆吾,夏同盟部落,其地在今河南濮阳西南。(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己姓,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己姓”为是;“巴姓”,误。)(2)《姓氏词典》据《希姓录》云:“系东户氏的后代。”

二、

户姓分布:浙江萧山、义乌、台湾彰化、台中、广西都安、河南洛宁、巩县、商城、延津、汝南、江苏涟水、江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户姓起源:源自己姓。夏时昆吾(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迁濮阳县)之后有扈氏,后去邑为户氏,见《路史》。亦见《姓苑》(15、21)。

户姓名人:

户尊,汉时人。户校,明时顺天举人。

郡望:京兆。

其他:《姓氏考略》:户氏本巴姓。误。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