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思
淳
名字字义解释
思sī sāi(ㄙ ㄙㄞ)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淳chún zhūn(ㄔㄨㄣˊ ㄓㄨㄣ)
⒈ 朴实:淳朴。淳厚。淳古。淳风(质朴敦厚的风气)。
⒉ 成对。
⒊ 古同“醇”,酒味厚、纯。
⒈ 浇灌:“淳而渍之”。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白居易 《筝》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魏晋:潘安 《西征赋》
暨乎秺侯之忠孝淳深,陆贾之优游宴喜;长卿、渊、云之文,子长、政、骏之史;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理;汲长孺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唐代: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明代:刘基 《题太公钓渭图》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唐代:李白 《东海有勇妇》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唐代:张绍 《冲佑观》
皇风荡荡,黔首淳淳。
唐代:王绩 《赠李征君大寿》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唐代:李白 《古风》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姓氏起源
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曾窃符救赵;又曾率关东诸侯,败秦国与函谷关下。而后魏国为秦国所灭,信陵君后人中有一支隐姓埋名,以祖先封号作为姓氏,是为信氏起源。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信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南、湖北、黑龙江、新疆、内蒙、山西等地。
信姓的郡望主要有魏郡。魏郡:汉高祖置,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一、信xì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度及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湖北之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之后。”以邑为氏。信陵君,名无忌,魏安釐王弟。魏亦为姬姓国,故此亦当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云:“或申氏讹为信氏。”《姓氏词典》音shēn。唐代有信诚;宋代有信世昌,东平人。
二、信shē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亦注其源:
1、其据《风俗通义》注云:“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魏姓,系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信陵,战国魏地,即今河南宁陵,战国时魏安厘王弟无忌为信陵君。郡望:魏郡。”(按:此“信”当音xìn。)(2)其据《姓氏考略》注云:“申姓讹为信姓。古‘申’、‘信’音同。”今则音xìn,为现行姓氏;未见“信”之shēn氏。姑兼收以备考。
三、信
信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信姓起源:
1、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有信氏,见《风俗通》 。
2、或申氏讹为信氏。
信姓名人:
信期,战国时赵国人,与贤人肥义为友。
郡望: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