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丹穴如可游,家家畜孤凤。
魏晋:潘安 《西征赋》
当音、凤、恭、显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
唐代:骆宾王 《帝京篇》
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
唐代:张绍 《冲佑观》
凤翔高甍,龙转回廊。
唐代:张谔 《满月》
乌将八子去,凤逐九雏来。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唐代:武翊黄 《瑕瑜不相掩》
抱璞应难辨,妍媸每自融。
唐代: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雾雨银章涩,馨香粉署妍。
唐代:宋之问 《玩郡斋海榴》
抚躬万里绝,岂染一朝妍。
魏晋:陆机 《文赋》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姓氏起源
覃姓主要源自:姒姓、曋姓。
覃(Qín)姓氏有五种出源:
1、据《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
“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底绩是覃怀之地的最底部。《禹贡》云:“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左传》云:“覃怀,近河地名。”“衡”是称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黄河称起的地方。《左传覃怀注疏》云:“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善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河南温县周围,夏称覃地,秦汉称河内郡,唐宋称怀州,元以后称怀庆府。覃怀底绩是这块方的底部,即今温县北平皋村,也是汉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怀”字意来自甲骨文中的解释。考古学家罗振玉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郭沫若和陈梦说,“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些历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怀地区的形貌。覃怀地区,西与北是太岳山脉,南与东是万里黄河。在今邢台、安阳一带为“西”处,在今焦作、沁阳一带为“曰”处,在今温县北平皋为“十”的下底处。北平皋四面环水,中为突起高地,黄河过此后,开始东北去,故称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怀氏,其后以部落名为姓,称为覃怀氏,后简改为覃姓,称为覃氏。
2、以职业命姓。
覃的本义为有塞盖的酿酒坛或者盛酒陶坛,因为酿酒的原理和久盛酒的缘故,就会长久发出酒味醇厚的香气。所以,覃字的引申由“长”为“深入”之义,如“覃思”一词有深入思考的意思。覃人与酿酒和储藏酒的坛子的制造有关,覃人不但能酿酒,而且知道使用何种形状的陶器作为酒具,能获得质地醇厚香甜的美酒。久而久之,形成了覃氏族,以此职业为氏族原始图腾,并且命名氏族,创制族徽,出现覃姓。
3、出自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复姓皇覃氏所简改。据《姓氏考略》载,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后亦简改为覃氏。
覃元先(南海人,即今广东省南海人,相传是皇覃氏之后人)义勇隶属。
4、覃(tán)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时谭氏为避难所简改为覃氏(tán,音谭)。
谭姓源自春秋时代是以国为氏。根据《万姓统谱》、《谭氏家谱序》等文献记载,谭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周朝初年大封先圣之后时,把他们封于谭国,爵位为子爵,后为齐国的附庸国,到春秋时代齐桓公称霸诸侯,就于周庄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将谭国吞并了,当时谭国的主人谭子奔到莒国去避难,失去祖国的谭国公族后裔就“以国为氏” 而姓了谭(见《谭氏家谱序》)。覃姓为谭姓避祸去言字为覃姓(见《万姓统谱》)。
5、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区腹地长阳、招徕河最为集中
据《覃姓族谱》称:招徕河是覃姓圣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学者考证,“覃氏源于曋姓”,这证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徕河流域。
主要人口聚集地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湘西地区,根据各省、市、县地方志有关资料及各地覃氏家谱记载,覃姓定居地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福建、海南、江西、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台湾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汉、壮、土家、布依、毛南、仫佬、仡佬、苗、瑶、侗、傣、水、京等13个民族。定居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缅甸、英、美、法、德、荷兰、瑞士、新西兰、加拿大、巴西、哥斯达黎加等21个国家。
一、覃qí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阜平,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大同,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陇川、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壮、水、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1、“蛮姓。梁有东宁州刺史覃元先。”《姓氏词典》亦注:“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姓。今壮族姓。”
2、其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覃氏本谭姓,避难改。”郑樵亦注:“本为‘谭’,或去言而为‘覃’。”
3、其引张澍之语云:“今蜀中此姓皆音‘寻’;关陇此姓则如本音。”故《中文大字典》亦注:“今俗音为qín,又音‘寻’、‘坛’。”故“覃”音三:qín、xún、tán,皆为现行姓氏,故予兼收。清代有覃万长,怀集人,击虎救母宾氏;又有覃维楚,任郧西县巡检。
二、覃t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辽宁之沈阳,湖北之监利,广西之宜山、环江,贵州之大荔等地均有分布。汉、白、壮、瑶、毛难、布依、仡佬、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本 ‘谭’,或去 ‘言’ 为 ‘覃’。”本为国名,乃“周不得姓之国,以国为氏。”
2、壮族之覃姓,分布於宜山一带地方,其源有二:“覃”有“品尝”之意,遂以为姓。为谭姓所改,相传汉代韩、谭、谟结好。韩信被杀,相携逃至广西,避仇改姓“覃”。
3、毛难族之覃姓,则由王姓所改。分布於广西之环江县。据《覃家祖谱》载:其始祖“姓王名龙”,字代云,住在京城,乃是朝廷的国舅。后被贬黜,遂改姓“覃”(一说改姓谭)。
4、土家族之覃姓多生活在湘西,当由瞫姓所改。《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称:瞫姓,“巴郡南郡蛮”五姓之一。此姓在今土家族中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覃”、“谭”等姓。注之(2)、
3、亦见《中国人的姓名》。一音xún,又音qín,皆现行姓氏。南朝梁有覃元先,东宁州刺史;宋代有覃昌;明代有覃彦龙。
三、覃xú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清远、河北之阜平、辽宁之昌图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云:“今岺南多此姓。又音‘坛’;本‘谭’,或去‘言’而为‘覃’;俗或音‘芹’。”《姓氏考略》注其源。其源不一:
1、:“蛮姓,梁有东宁州刺史覃元先。”
2、其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覃氏本谭氏,避仇改。”又引清张澍云:“今蜀中此姓皆音‘寻’;关陇此姓则如本音。”参见“覃”(qín、tán)条。
四、覃shěn
土家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有载:“瞫姓,——‘巴郡南郡蛮’五姓之一。此姓在今土家族中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覃’、‘谭’、‘潭’等姓。这三姓与‘瞫’均形似。特别是覃,这不仅是湘、鄂西地区土家族的大姓,而且在读音上依然为‘沈’,与‘瞫’音同。说明‘覃’姓是由巴郡南郡蛮中的瞫氏改变而来。”另,参见“瞫”条。一音qín,又音tán,又音xún,皆为姓。
五、覃xín
《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又音qín和tān。”详见“覃”(qín)条。
六、覃
覃姓分布:分布较广,不同音之覃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广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覃姓人口71%。
覃姓起源:系自妘姓。谭去言为覃氏。
郡望:齐郡。
七、覃
覃姓起源:
1、汉时澧中蛮、平州蛮、赐州蛮,均有覃姓,均音寻(Xún)。蜀地亦有覃姓,亦音寻。
2、瑶、土家、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覃姓名人:
覃元先,梁南海人,东宁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