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诗词来源
先秦:佚名 《巧言》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清代:李瀚 《蒙求》
嵇吕命驾,程孔倾盖。
唐代: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唐代:权德舆 《书绅诗》
谨之在事初,动用各有程。
唐代: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令肃军无扰,程悬市禁贳。
魏晋:陆机 《文赋》
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
宋代: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姓氏起源
菅姓主要源自:子姓。
菅姓菅姓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食采于菅(今山东单县金乡、成武两乡交接处),其后裔以邑名为氏。据文献《中国姓氏辞典》中的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夫食采于菅邑。后来宋国与鲁国之间发生争战,在周桓王七年(鲁隐公姬息姑十年,公元前713年),鲁军侵入宋境并在菅邑击败宋军,随后菅邑为鲁国吞占。
宋国失去菅邑后,那位宋国大夫便以自己的食邑名称为姓氏,称菅氏,后裔子孙世代相传,汉朝时期的菅禹、唐朝时期的菅崇嗣,皆是该支菅氏的后裔,史称菅氏正宗。
菅姓菅姓起源二
源于传说,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传说,春秋时期,一个原为贵族达官的人得罪当朝,为避免满门遭诛的厄运,举族迁逃,当追兵临近时,全族人等皆藏身在菅草丛之中,方得以逃生。后族人皆改取“菅”为姓氏,称菅氏。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城关镇一千五百余人,济阳县古属汉朝设置的菅县(治所在今魏桥镇菅家村),汉朝时期的菅禹可能是该地人士。晋朝初期,废菅县并入东朝阳县。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两千余人,临邑在古代属于菅县,明朝时期,菅氏在此是望族。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菅家村五百多口人。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其中菅氏约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有七八百人。他们村是明朝时从山西洪洞迁到南宫的,当初从山西洪洞迁来时只有兄弟两人,后来发展成一个大家族。山东阳信县有好几千人,据传也来自山西老槐树,但是据家谱记载于明朝永乐年间自赵州迁往阳信以西三十里定居至今,已发展成三个大姓菅村。
赵郡: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将原秦朝邯郸郡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邯郸)。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改为赵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市、赵县、邯郸市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移治到赵县(今河北赵县)。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今山东菏泽)。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定陶区一带。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赵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邯郸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一、菅ji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鱼台、昌乐,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湖北之利川,河南之义马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左传》注云:“春秋宋地。是以地为氏。望出赵郡。”古之“菅”地在今山东金乡、成武之间。汉代有菅禹;唐代有菅崇嗣;明代有菅时中、菅谷岐,洪武进士;又有菅琪,宣德进士,任湖广布政。
二、菅
菅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菅姓起源:菅,春秋时宋地(故址在今山东金乡、城武接壤处)。鲁大夫食采于菅,其后以邑为氏。
菅姓名人:
菅禹,汉时人。菅谷岐,明洪武中进士。
郡望: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