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泽
榆
名字字义解释
泽zé shì(ㄗㄜˊ ㄕˋ)
⒈ 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⒉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
⒊ 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⒋ 洗濯。
⒌ 汗衣,内衣。
⒈ 古同“释”,解散。
榆yú(ㄩˊ)
⒈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
⒉ 姓。
名字诗词来源
宋代:马俌 《水月亭》
魄死泽困与尔言,夜游倚声妮裳护。
唐代: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弋林驱雀鷃,渔泽从鳅鱽。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严霜冻大泽,僵龙不如蛇。
魏晋:潘安 《西征赋》
率土且弗遗,而况于邻里乎?况于卿士乎?
于斯时也,乃摹写旧丰,制造新邑;故社易置,枌榆迁立。
宋代:辛弃疾 《六州歌头》
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
唐代:韩愈 《示儿》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清代:朱彝尊 《出居庸关》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宋代:陈与义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宋代:张舜民 《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姓氏起源
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曾窃符救赵;又曾率关东诸侯,败秦国与函谷关下。而后魏国为秦国所灭,信陵君后人中有一支隐姓埋名,以祖先封号作为姓氏,是为信氏起源。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信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湖南、湖北、黑龙江、新疆、内蒙、山西等地。
信姓的郡望主要有魏郡。魏郡:汉高祖置,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一、信xì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度及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湖北之利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之后。”以邑为氏。信陵君,名无忌,魏安釐王弟。魏亦为姬姓国,故此亦当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云:“或申氏讹为信氏。”《姓氏词典》音shēn。唐代有信诚;宋代有信世昌,东平人。
二、信shē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亦注其源:
1、其据《风俗通义》注云:“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魏姓,系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信陵,战国魏地,即今河南宁陵,战国时魏安厘王弟无忌为信陵君。郡望:魏郡。”(按:此“信”当音xìn。)(2)其据《姓氏考略》注云:“申姓讹为信姓。古‘申’、‘信’音同。”今则音xìn,为现行姓氏;未见“信”之shēn氏。姑兼收以备考。
三、信
信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信姓起源:
1、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有信氏,见《风俗通》 。
2、或申氏讹为信氏。
信姓名人:
信期,战国时赵国人,与贤人肥义为友。
郡望: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