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成chéng(ㄔㄥˊ)
⒈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⒉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⒊ 变为:长成。变成。
⒋ 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⒌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⒍ 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 )月。
⒎ 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⒏ 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⒐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⒑ 姓。
秀xiù(ㄒ一ㄡˋ)
⒈ 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秀(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
⒉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秀异。秀才。优秀。后起之秀。
⒊ 美丽而不俗气:秀丽。秀劲。秀俊。秀拔(秀丽而挺拔)。清秀。秀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
⒋ 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郎”):不郎不秀(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⒌ 茂盛:佳木秀而繁荫。
名字诗词来源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唐代:元稹 《望云骓马歌》
功成事遂身退天之道,何必随群逐队到死蹋红尘。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攫疏成特雄,濯垢为具美。
魏晋:潘安 《西征赋》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
考土中于斯邑,成建都而营筑;既定鼎于郏鄏,遂钻龟而启繇。
唐代: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地偏山水秀,客重杯盘侈。
宋代:周麟之 《郊祀庆成》
华支金擢秀,雅奏玉鸣鋗。
明代:孙绪 《春怀六首怀方侯也 其二》
羡君明秀姿,寒冰映瑶玥。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红儿秀发君知否,倚槛繁花带露开。
唐代:韩愈 《南山诗》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姓氏起源
欧阳姓主要源自:姒姓。
欧阳姓姓氏源流
欧阳是一个复姓。其远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得姓也已有2300多年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说,欧阳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于会稽,这便是早期的越国。越国传至无疆时被楚国所灭。无疆的儿子名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今浙江省吴兴县),封为欧阳亭侯,于是他们便以欧阳为氏,其后代则称欧阳氏或欧氏。
欧阳姓的单一渊源
源于姒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给越国勾践后裔子蹄的封地,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属于以封爵名称为氏。
传说,黄帝有四位妃子,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元妃西陵氏,也就是发明养蚕的嫘祖,生有一个儿子叫昌意。昌意的儿子叫颛顼,后来建立夏朝的大禹是颛顼的孙子。
当时,洪水滔天,帝尧让颛顼的儿子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失败,被尧处死。舜向尧推荐鲧的儿子大禹去治水,那时大禹刚刚二十岁。
大禹带领治水大军,利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进河道和开挖的渠道,他忠于王事,历经艰辛,辛辛苦苦三十二年,终于治好了洪冰。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成为历史佳话。
尧帝逝世后,舜继承了帝位。舜帝年老后,让大禹接了班。大禹即位后,建都于安邑,史称“夏”。他死后葬于会稽。
大禹其子夏启正式建立了夏王朝,数传至姒少康时,姒少康封支庶子孙姒无余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建立了最早的古越国。从此,这支夏禹的后代便在当地发展繁衍,并且经历夏、商、周几个朝代,一直王位相传。
直到春秋时期,越国的王位传至姒允常时,有子名叫姒勾践,史称越王勾践。不久越国被吴国给灭掉。十九年后,姒勾践又复国,并吞并了邻近的吴国,之后参与中原地区的争霸,成为春秋历史上的最后一位霸主。
越国再下传至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姒无疆,越国开始中衰,最终被楚国灭掉。
在亡国后的越国贵族中,有人隐居不仕,有人则获得楚国的封赏,其中姒无疆的次子叫姒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国境内的乌程欧余山南部(今浙江湖州),为欧余亭侯。由于古人习惯称山南为阳,姒蹄以及后世子孙也被称为“欧阳亭侯”。久而久之,姒无疆的支庶子孙便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氏、区氏、欧阳氏、欧侯氏四个姓氏。欧阳氏与欧、区氏、欧侯氏同宗同源,皆是以封地名、或侯爵名为氏。
在历史上,欧阳氏曾一度被迫改为单姓阳氏。
据历史文献《宁远县志》的记载,元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当时即有一支欧阳氏家族为主的起义军。在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初安天下,曾意图招安欧阳氏义军。而欧阳氏全军上下拒降,明太祖大怒之下诏令诛灭欧阳氏家族,欧阳氏族人被迫分散逃亡,改为单姓“阳氏”以避其灾。
直到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执政时期(公元1506~1521年),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的进士并累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今江苏南京)等十府的一代名臣阳铎发明了“摊丁入地”之策(即后来明、清朝时期一直实施的“摊丁入亩”之策),使明王朝税赋大增,明武宗由而大喜,阳铎遂乘机请旨要求恢复原姓,明武宗诏准,从此欧阳氏一族方得以恢复欧阳复姓。
欧阳氏族人皆尊奉夏禹、姒无余为得姓始祖。
先秦时,欧阳姓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进入秦汉,欧阳姓北上江苏、山东、河北,西挺江西,南部跨福建。到魏晋时期,欧阳姓已经西抵陕西、四川,南达湖南。唐宋时,中原两次大规模移民,欧阳姓大批进入湖南、福建、两广地区。
欧阳姓的郡望是渤海。
欧阳姓以画荻为堂号。“画荻’’堂号阳修。欧阳修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母亲以地作纸,用荻当笔,教子识字。后来官进翰林院侍读,与宋祁等同修《新唐书》,又迁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秋天开紫花。后人遂以“画荻”怀念先人,以此为堂号。
一、欧阳(歐陽)ōu yá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河南之卢氏,湖北之老河口、利川,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峡江,广东之新会、高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姒姓。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乌程欧阳亭,因氏焉。”《唐书·宰相世系表》亦载:“欧阳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庶子封会稽,至越王无疆,为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馀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汉代有欧阳政,王莽时讲学大夫;宋代有欧阳修,庐陵人,文学家;明代有欧阳寅,从化人,南宁府同知。
二、欧阳(歐陽)
欧阳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复姓。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2省欧阳姓约占全国汉族欧阳姓人口66%。
欧阳姓起源:
1、系自姒姓。夏王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灭于楚,更封无疆之子蹄于乌程欧馀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
2、清时贵州黎平府,新化长官司为欧阳氏,始于元朝。
3、满族姓。
欧阳姓名人:
欧阳生,汉时千乘人,授尚书。
郡望:渤海。
变化:今亦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