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官
斯
晴
名字字义解释
斯sī(ㄙ)
⒈ 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⒉ 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
⒊ 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⒋ 古同“厮”,卑贱。
⒌ 古同“澌”,尽。
⒍ 姓。
晴qíng(ㄑ一ㄥˊ)
⒈ 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晴天。晴朗。晴和。晴丽。晴爽。晴碧。晴雨表。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权德舆 《书绅诗》
和静有真质,斯人称最灵。
唐代: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天命斯不易,鬼责将安逃。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
魏晋:潘安 《西征赋》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辽迥!
考土中于斯邑,成建都而营筑;既定鼎于郏鄏,遂钻龟而启繇。
唐代:张绍 《冲佑观》
七圣斯严,三君如在。
唐代:李山甫 《牡丹二首》
嫚黄妖紫间轻红,谷雨初晴早景中。
唐代:薛能 《杂曲歌辞·杨柳枝》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
清代:彭孙贻 《石塘观潮》
宛转金堤饮白虹,雷霆当昼㙳晴空。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宿雨初晴春日长,入帘花气静难忘。
唐代:贯休 《赠景和尚院》
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
姓氏起源
上官姓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上官姓的祖先是春秋時代楚國的王室成員,其中有一位人被封為上官大夫,其子孫便以此為姓。另一說法則說「上官」是一個地名,位於今日河南省滑縣,族人便以此為名。其中,上官姓曾多次搬遷,秦滅六國後,上官姓等楚國大姓被朝廷強制遷徙至關中,結果,上官姓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地方紮根,成為當地的望族。唐朝末年時,上官姓大舉南遷,搬遷到了福建省,在當地定居。
上官姓在的山西省的运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林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萍乡市、奉新县、吉安市,遂川县,东乡区、宁都县、吉水县、临川县、赣州市,上饶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县、清流县、大田县、宁化县、沙县、邵武市、漳州市平和县、龙岩市长汀县、连城县、厦门市、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市、泉州市安溪县,山东省的济宁市、荷泽市、滕州市·金乡县、临沂市,贵州省的遵义市,广东省的东莞市、贺县、汕头市、梅州市五华县、梅州市丰顺县、梅州市平远县、东兴市、珠海市、韶关市始兴县、深圳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信阳市光山县、仙居县、唐河县、滑县,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冯楼村,湖北省的荆门市、长阳县、沙市区、恩施州、十堰市,湖南省的益阳市、沅江市、浏阳市、郴州市,陕西省的榆林市定边县、扶风县、岐山县、乾县,江苏省的常州市、南京市六合区、泗洪县,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苍南县、宁波市奉化县,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临汾市翼城县,临海市、宁海县、遂昌县、缙云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重庆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族人分布。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天水堂:以望立堂。
孝友堂:宋朝时有上官怡。他的母亲害了赢病(疟疾)。母亲病时,上官怡从早到晚在床前伺候,尝汤药,驱蚊蚋,一个多月不曾睡觉。母亲逝世后,他极尽哀毁。二哥又相继死去,他奉养寡嫂,抚育孤儿,敬爱兼笃,人们夸他“既孝于亲,又友于兄弟”。
一、上官shàng guān
现行较罕见复姓。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河北之固安,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武昌,江西之崇仁、金溪,浙江之椒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楚王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因以为氏。秦灭楚,徙陇西之上邽。”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望出天水。西汉有上官桀,武帝时太仆;唐代有上官仪,其女婉儿,武后时人,有文才;宋代有上官正;清代有上官周,长汀人。
二、上官
上官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上官姓起源: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少子兰为上官大夫,后以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靳尚食采于上官(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35里上官村),以地名为氏,见《世本》。汉时徙大姓以充实关中,上官氏徙陇西上邽(故治在今甘肃天水)。
上官姓名人:
上官桀,汉时陇西上邽人,安阳侯。
郡望: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