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yuè(ㄩㄝˋ)
⒈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然rán(ㄖㄢˊ)
⒈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⒉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⒊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⒋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⒌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⒍ 古同“燃”。
明代:孙绪 《春怀六首怀方侯也 其二》 羡君明秀姿,寒冰映瑶玥。
清代:彭孙贻 《石塘观潮》 龙女献珠摇海玥,蜃楼萦雪舞回风。
宋代:马俌 《水月亭》 捉影或坠不可援,幻痴益多吾凛然。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唐代:元稹 《望云骓马歌》 龙腾鱼鳖啅然惊,骥肦驴骡少颜色。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志士以神窥,惭然真可吊。
魏晋:潘安 《西征赋》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庄姓主要源自:子姓、芈姓。
源于子姓
出自西周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资治通鉴音注》等记载,两周之际的春秋初期,宋国君主名叫子撝,字武庄。
子撝在位期间,由贤臣正考父辅佐。子撝爱民如子,深受万民拥戴。
子撝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799年~前766年),是横跨西周、东周两个时代的少数几个诸侯君主之一。他于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公元前766年)逝世,当时宋国举行国葬,四面八方的人都长途跋涉涌进都城,在其灵柩边长跪不起,周平王特赐其谥号为“戴”,即历史上著名的宋戴公。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出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字庄,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王父就是祖父。宋国初任国君是微子,人称殷微子、微子开、微子启、他是商纣王的同父异母之兄,曾封于微,多次规劝纣王无效之后,愤然出走。后被周天子封于宋,为春秋时宋国始祖,传到宋戴公时,名武字庄,子孙后代便以王父字“庄”为氏。追根究底,这一支庄氏也是黄帝后裔,因为微子是汤王(武汤、天正、成烫、商汤、成唐、唐大乙、高祖乙)的后代,而汤的先祖依次是帝喾,而帝喾的父亲为蟜极,蟜极的祖父为少昊,少昊之父是玄嚣,玄嚣又是黄帝的长子。所以这一支庄氏仍然是光彩的黄帝子孙。这一支庄姓虽然出现的较早,但人口不多,仅活动在河南东部、南部一带。
源于芈姓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楚庄王的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庄子即其后人。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姓芈名旅,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六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即位后,伸张王权,并采取果断措施,平定权臣若敖氏的叛乱。又重用孙叔敖改革内政,兴修水利,加强战备。由于楚庄王知人善任,终于使楚国迅速强大。公元前606年,北伐陆浑之戎,陈兵周郊,使人问九鼎轻重。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大败晋军,迫使郑、陈等国归附,成为代晋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死后谥号“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故史称楚庄王。芈姓庄氏有2600年的历史。
源于改姓
☉朱姓改庄
朱姓的人在明末清初曾改姓庄。
☉回族改姓
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庄氏,是回族的姓氏之一,现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三亚市一带地区。
☉蒙古族汉化改姓
蒙古族乌扎喇氏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乌扎喇氏,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族系庞大,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锡伯族、卦尔察女真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jara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瓦丹(今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庙噶山(今黑龙江汤原,一说在今黑龙江口俄罗斯庙街)、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吴氏、乌氏、武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萨哈尔察部的乌扎喇·庄机达,满洲镶黄旗人,承袭兄乌扎喇·高赫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平叛有功,越级晋授二等男爵,累官至副都统,其后裔子孙中有以祖名字首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庄氏。
☉蒙古族阿鲁特氏改姓。阿鲁特氏世居于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ute Hala。明、清朝时期即冠汉姓为金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的妃子庄和皇贵妃,她是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之女,也是后来清孝哲毅皇后的姑母。到了清光绪年间,庄妃晋封为皇贵妃,直到清宣统年间逝世,赐谥号为“庄和皇贵妃”,其后有族人在民国初年以先祖母谥号为汉姓者,称庄氏。
☉满族改姓:
属于满族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乌雅氏,亦称吴雅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乌延部,在金国时期称女真兀颜部,以部为氏,满语为Uya Hala,汉义“猪”,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乌喇(今吉林永吉)、德尔吉穆湖(今黑龙江虎林东北部)、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长白山区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是满族、锡伯族众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多为吴氏、乌氏、穆氏、包氏、鲍氏、黄氏、邵氏、朱氏、牛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的妃子,笔帖式乌雅·灵寿之女,初入宫为常在,累进至琳贵妃,所生之子即著名的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贝勒爱新觉罗·奕詥、贝勒爱新觉罗·奕譓。到了清咸丰年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尊其为皇考琳贵太妃,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尊其为皇祖琳皇贵太妃,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逝世后,赐谥号为“庄顺皇贵妃”,其后有族人以先祖母谥号为汉姓者,称庄氏。庄顺皇贵妃的族人享恩三世,在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一朝(光绪年间)封三代,皆一品大员。
⑵.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众多”,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占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以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东希占河畔希禅屯)、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兰州皋兰)、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沈阳市西北石佛寺)、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区等地,所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劳氏、庄氏等。该支庄氏鼻祖为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的妃子庄静皇贵妃,主事他塔喇·庆海之女,清咸丰元年以秀女入宫,初为贵人,累进至丽妃。到了清同治年间,清穆宗尊封其为皇考丽皇贵太妃,逝世后赐谥号为“庄静皇贵妃”,其后有族人以先祖母谥号为汉姓者,称庄氏。
☉庄姓的一部分人在东汉时为了避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而改姓严,如庄光(字子陵)改称严光。
☉章姓改庄:
宁波镇海庄氏的远祖为章及(据现保存在上海图书馆的《蛟西庄氏宗谱》记载),他在唐末担任康州刺史。
章及生了三个儿子,小儿子章修在唐末担任福州军事判官。
章修的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章仔钧,他在唐末五代十国时的闽国官至太傅,被封为高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北面行营招讨制置史。赐竭忠立志功臣、封金紫光禄大夫、武宁郡开国伯。宋庆历初被追封琅琊王,谥忠宪。他的夫人练氏被封为渤海郡君。
章仔钧有十五个儿子,章仁坦、章仁昉、章仁燧、章仁嵩、章仁彻、章仁郁、章仁政、章仁愈、章仁鉴、章仁肈、章仁皦、章仁耀、章仁佑、章仁逊、章仁辅。
章仁嵩担任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驾部郎中,宋朝赠授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燕国公,他生了三个儿子,章文竦、章文通、章士廉。
章士廉以大理寺评事身份担任汀州宁化县县令,宋朝赠授他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密国公。章士廉生有四个儿子,章世康、章世赢、章世涣、章世渥。
章世康在宋赠殿中丞,生有三个儿子,长子章得一、次子章得贤、三子章得仁。
章得一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陈尧咨榜进士及第,仕宋太常博士、著作佐郎,出宰乾化令,景德中调余杭令,大中祥符间知江西南安军,赠刑部尚书(浙江通志列名宦有传)。他生有二个儿子,章柬之、章隐之。
章隐之,字仲华,他在宋朝时被授封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北宋皇佑四年自原籍福建浦城来到镇海(宋称定海)担任县令。因他为官廉正,当地人受到他的恩德,为他立祠祭奠他。章隐之有六个儿子,章兑、章震、章履、章需、章观、章豫。他留下次子章震在甬看守家族的香火。
章震生有二个儿子,长子章载、次子章戬,章戬很早就过世了。
章载,字任夫,他生了一个儿子章允执、字孟固(行细五)。章允执后来娶镇海畈底唐唐氏,聚家迁居至镇海清泉,章允执(细五公)就是镇海庄姓的始迁祖。
自章允执(细五公)起,镇海庄氏家族历祖则为细五公→万十三公→新七公→得五公→贵仁公。
贵仁公生五子,长子仲英公(西宅祖)、次子仲芳公(东宅祖)、三子仲华公(滃州祖)、四子仲芝公(出继陈姓)、五子仲成公(后宅祖)。
南宋时,镇海章姓人口已有800余人,形成了一个集市,以章姓人口居多,故名章市。
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避朱元璋之讳,改章姓为庄姓,章市也随之改为庄市。
镇海庄氏有分支散布在慈溪、舟山等地。明末庄士英进士后授官汉州知州,后辞官在福州、泉州一带经商,经营丝绸、茶叶、陶器、瓷器等行业,开创了“宁波帮”。
先秦时代,庄姓已经向各地播迁。时宋有蒙人庄周,齐有庄暴、庄贾,越有庄舄,楚有庄蹻、庄辛。这些史实表明当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齐(今山东省)、楚(今湖北省)、越(今浙江省)都有庄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踪迹。
据《史记·西南夷传》所载,庄王苗裔庄蹻(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省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无归路,庄蹻遂在滇称王,成为第一个云南王。汉武帝时,始归顺汉朝,时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这就说明,庄姓在先秦时代已经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
秦汉之际,庄姓依旧以河南、湖北为其繁衍中心,此际庄姓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今江苏省苏州)人庄忌,为庄姓杰出代表。
东汉明帝时,因明帝名刘庄,避讳改庄为严,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庄姓长时间为严姓所掠美。
魏晋以后,有严姓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全国。
十六国时期,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姓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姓入闽始祖。
宋末,庄公从始入潮。庄公从(生卒年待考),字光,号世楷;行九郎又称三十郎,乃庄古山之第五子,曾任宣教郎。原配蔡氏,继娶翁氏、刘氏。共生七子:斆、敔、敦、敏、德、宁、膺。除长子之次子三郎,从广东揭阳县迁回福建南靖另创基业外,庄光的其他子孙均在广东潮州府内开枝发叶。因此,庄光成为潮州庄氏始祖之一。
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庄曰智迁浙江瑞安塘下前庄肇基。四子庄申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庄元吉长子名翼,其曾孙庄祐孙迁居青阳开基,庄祐孙长子庄哲迁居同安,庄祐孙四子庄公望迁居漳州,五子庄光徙潮州;庄元吉次子名果迁居尤溪;庄元吉三子名晦,其曾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孙庄弥介字建昆迁广东潮安庵埠东郊开基;孙弥明之孙庄财翁迁同安开基;庄夏曾孙庄建山讳耜,仕宋迪功郎,卜居粤之惠州府海丰县(清改陆丰县)坊廓都酉头约银溪乡(今白银坑)肈基创业,发祥启绪。为庄姓入粤开基始祖之一。妣孺人施氏,谥柔嘉。生四子:椿山、隐山、爱山、仁山;庄夏玄孙庄细哥,于元朝迁往德化湖上;庄夏来孙庄仁甫迁居广东汕头蓬洲。
明初,山西庄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县治)竹仔港庄。亦有庄姓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福建、江苏、台湾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庄姓约占全国汉族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三。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一是治所以郯(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北部,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二是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三是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天水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汉朝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锦绣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永春桃源裏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赐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将其故乡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这是庄氏堂号“锦绣”的由来。
一、庄zhuā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东之鱼台、平度、平邑,黑龙江之嫩江县,河北之围场、尚义,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老河口,江西之金溪,云南之陇川、江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壮、土家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庄”本音péng,或借作“莊”,故“庄”与“莊”姓同。今莊简作“庄”。详见“莊(庄)”姓。
二、庄(莊)
庄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93%。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多此姓。四省庄姓约占全国汉族庄姓人口60%。
庄姓起源:
1、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
2、春秋时宋庄王之后,以谥为氏。
3、回、满、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庄姓名人:
庄周,周时曾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人,著《庄子》10余万字,多属寓言。
郡望:天水、东海、会稽。
变化:为避汉时帝名讳,故庄氏改为严氏,魏、晋中又有恢复庄氏者。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庄姓曾被迫改用本庄、古庄等日本姓,但仍不弃其原庄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仍恢复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