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思sī sāi(ㄙ ㄙㄞ)
⒈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⒉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⒊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⒋ 姓。
⒈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彤tóng(ㄊㄨㄥˊ)
⒈ 红色:彤管(①赤管笔,古代女史以此记事,后因用于女子文墨之事;②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彤云。彤庭(中国汉代皇宫以朱红色漆中庭,后泛指皇宫)。
⒉ 姓。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白居易 《筝》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魏晋:潘安 《西征赋》
眷鞏、洛而掩涕,思纏緜于坟茔。
唐代: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明代:刘基 《题太公钓渭图》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唐代: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
先秦:佚名 《静女》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先秦:佚名 《静女》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唐代: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宋代:时彦 《青门饮·寄宠人》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姓氏起源
薄姓主要源自:姜姓、子姓。
1、出自薄姑氏,蒲姑氏是商朝时的诸侯贵族,因其封地封于薄姑,遂以地名为氏,称薄姑氏,后简化为单姓薄。[2-3]
2、出自姜姓,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薄国(在山东省曹县东南,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
3、出自子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大夫被封于薄城(今河南省商丘北一带),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命姓,称薄姓。
3、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代北地区乌桓部有复姓薄奚氏 部落,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薄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北魏孝文 在太和十九~二十年(西元495~496年)迁入洛阳时,薄奚氏部落随之入居中原。在北魏孝文强制推行文化上汉化改革的过程中,薄奚氏改为汉字姓薄氏,世代相传至今。
4、古羌人的姓氏中也有薄姓。出自汉朝末期羌人奚薄氏部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汉朝后期,古羌人中有奚薄氏部落,在三国时期被称为蜀郡徼外羌、或北羌,原居西北地区甘、陕之间,后居于今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北部地区,后逐渐汉化,改为汉字单姓薄氏。
5、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俄罗斯学者史洛克格罗夫(史禄国,S.M.Shirokogoroff)发表的《满族的社会组织·部族姓氏·满语为表》中,记载了一支老满洲部族波勒氏,满语拼音为Bere mongu,汉字义“弓”,世居 黑龙江北岸和东岸一带。该氏族人数不多,有四个小分支,在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姓为薄氏。
先秦时期,薄姓在今河南商丘与安徽亳州一带分布。战国中后期,薄姓子孙因避难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一带。
三国时期,薄姓的一分支徙居于今山西北中部一带。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薄姓除繁盛于谯郡与雁门郡外,还播迁到了北方之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以及南方之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
宋、元时期,薄姓在西北之甘肃、宁夏、内蒙以及南方之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
明朝初期,山西薄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中叶以后,薄姓于西南之云南、贵州、广西以及华南之广东等地均有所见。
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渐有山东等地之薄姓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清咸丰六年以后,亦有山西北中部之薄姓走西口,迁于今河套地区谋生。
二十世纪中期,跟随国民党去台湾的薄姓人口,也已在台湾落户成家。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雁门郡,秦、汉沿之。相当于今山西省代县一带。
谯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相当于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地区。
格物堂:“格”的意思是能穷致事物之理。源自明朝薄钰发明了炮、千里镜、小车、火铳、地雷、弓弩等,著有《格物测地论》。后代以他的书名前二字作为堂号。
一、薄bó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龙口、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广西之荔浦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
1、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州、薄、甘、戏、露、怡,……皆姜姓也。”炎帝苗胄。
2、《姓氏考略》注云:“薄城,宋大夫食邑。(见《左传·杜注》),后以为氏。”薄城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此以邑为氏。
3、《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万姓统谱》云:“商诸侯薄姑氏之后。”
4、或出自古羌族。《姓氏考略》据《东观汉记》、《晋书》注云:“蜀郡徼外羌及北羌均有薄氏。”
5、为薄奚氏所改。《魏书·官氏志》载:“薄奚氏改为薄氏。”
二、薄bá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昌图、云南之马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按:薄,一音bó,亦为现行姓氏。不罕见。薄之bó、báo当为一姓,因所居区域不同,方音有别,遂分为bó、báo二族。)
三、薄
薄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5%。尤以山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薄姓人口54%。
薄姓起源:
1、系自姜姓。炎帝之裔有薄国(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北与山东曹县接界处)。以国为氏。
2、系自子姓。宋大夫食采于薄城,原薄国之地,子孙因以为氏。
3、周时卫国贤人薄疑之后。
4、商时诸侯薄姑氏之后。亦见《姓苑》。
5、蜀郡徼外羌、北羌均有薄氏,见《东观汉记》、《晋书》。
6、北魏时改代北薄奚氏为薄氏。
薄姓名人:
薄昭,汉时轵侯,汉高帝薄太后弟。
郡望:谯郡、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