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zǐ(ㄗˇ)
⒈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⒉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⒊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⒋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⒌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 )。棋子儿。
⒍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⒎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⒏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⒐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⒑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⒒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⒓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⒔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⒕ 姓。
馨xīn(ㄒ一ㄣ)
⒈ 散布很远的香气:馨香。如兰之馨。
⒉ 喻长存的英名:垂馨千祀。
⒊ 助词,作用同“样”:宁馨(这样,如此)。宁馨儿(原意是“这样的儿子”,后用以赞美孩子或子弟)。
宋代:胡仲弓 《晋安城东温泉》 人间何福能堪此,好与天家浴仙子。
南北朝:谢惠连 《雪赋》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俟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唐代:元稹 《望云骓马歌》 天子蒙尘天雨泣,巉岩道路淋漓湿。
唐代: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退想于陵子,三咽资李螬。
唐代:陆龟蒙 《杂讽九首》 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
唐代: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雾雨银章涩,馨香粉署妍。
唐代: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王刘美竹润,裴李春兰馨。
唐代:贺知章 《雍和》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唐代:李白 《古风》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宋代:晁端礼 《黄河清》 君王寿与天齐,馨香动上穹,频降嘉瑞。
卢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
①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②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当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当卢令丞,为专职掌管酿酒、煮酒的官吏,隶属于少府管辖)。当卢令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当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6、源于改姓而来:
①复姓改单姓卢氏。齐桓公后裔有以封地为卢蒲氏、葛卢氏,后改成单字的卢氏。北魏时期,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②帝王赐姓为氏。隋炀帝杨广赐予河间人章仇太翼为单字卢氏;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南光山)雷氏家族人氏,被北周皇帝宇文觉改为卢氏;祖籍三原(今陕西三原)闾氏族人闾云保,被唐高宗李治赐准改姓为卢氏。
③少数民族改姓卢姓。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族有姓“莫芦”的,改为姓“芦”,后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源于西南夷,出自明朝时期西南从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从族,为古百越民族一支,在明朝时期有取汉姓为卢氏者。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卢如火氏,改汉姓为卢。
源于满族,属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泰楚噜氏和喜瞻氏,在明清时期,有改为卢姓的。
卢姓得姓始祖
高傒(傒公)。傒公是吕尚十一世裔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受封于卢,其子孙遂以卢为姓。
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贡献,把卢邑(卢邑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偏西南)封给傒公,其子孙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
卢姓迁徙传播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
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卢姓人口分布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48%以上,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口比例多为0.24%一0.56%之间,上述地区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中国大陆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
河南郡:西汉时期改置,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民国时期置河南省。
河间郡:亦称河间府。西汉时期置郡,辖地在今河北河间一带。
淮阳郡:西汉时期置淮阳国,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
弋阳郡:汉朝初期为弋阳国,三国曹魏改为郡,治所在弋阳县(今河南潢川西部)。
三原郡:即今山西省朔州市。战国时期,朔州归入赵国版图。秦朝时期置雁门郡,治所在善无(今右玉县)。
顿兵郡:亦称彭城、北徐州(今江苏省的徐州市)。
范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间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三原堂:以望立堂。
顿兵堂:以望立堂。
专经堂: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起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卢氏后人即以“专经堂”为堂号。
讲述堂:明朝大理学家卢一诚,著有《四书讲述》。卢氏子弟以“讲述堂”为堂号,以纪念卢一诚。
考礼堂:北魏时期范阳人卢辩,官至太学博士,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卢氏后人为纪念卢辩“考礼”的功绩,以考礼堂为堂号。
得闲堂:缘起于卢孝标的《得闲堂集》。
抱经堂:清朝学者卢文弓召,取号抱经,把自己的书斋称抱经堂。卢氏后人以”抱经堂“为堂号。
显承堂:源于福建省漳州市天宝镇卢姓宗祠,意在于彰显先祖卢如金将军功绩。
一、卢(盧)lú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北之监利,湖南之益阳,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水、侗、瑶、黎、赫哲、布依、仡佬、仫佬、哈尼、毛南、撒拉、傈僳、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齐太公之后也。齐文公之子高,高之孙傒,食采於卢,今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汉有燕王卢绾,其裔也。又有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皆齐之卢也。”(按:此“齐之卢”,虽均系出姜姓,然支属有别,或为文公之后,或为桓公之裔。)(2)郑樵又注:“河南后魏《官氏志》有英卢氏,虏姓也,后改为蘆(芦),后去艹(而为卢氏)。”
3、又注:“又有范阳雷氏,以卢、雷声近,故亦改为卢焉。”
4、或为闾氏所改。郑樵注“闾”云:“齐大夫闾邱婴之后。或单言闾氏,从省文也。又改为卢氏。”又注:“又有三原闾氏,准制改为卢氏。”“三原”,指三原县,故城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
5、又注:“章仇大翼善天文,隋炀帝赐姓卢氏。”“章仇”,复姓,章邯之后,徙居仇山,因以“章仇”为姓,则此卢系出章姓。
6、《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云:“吐伏卢氏改为卢氏。”汉代有卢芳,三水人;唐代有卢照邻,范阳人,有诗名;明代有卢象升,宜兴人,山西总督。
二、卢(盧)
卢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7%,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北、广西等省区多此姓,3省区卢姓约占全国汉族卢姓人口48%。
卢姓起源:
1、炎帝之裔封于卢(故城在今湖北南漳东北),见《姓考》。
2、系自姜姓。齐太公裔孙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故城在今山东长清东南),因氏。
3、齐桓公之后,卢蒲氏改为卢氏。
4、匈奴人姓。汉景帝中元5年,卢它之降汉封亚谷简侯,见《汉书》。
5、北魏时改代北莫卢氏为芦氏,后复去草为卢氏。
6、北魏时改鲜卑豆卢氏为卢氏。又云,改吐伏卢氏为卢氏。吐伏卢实为豆卢之异译。
7、范阳(故治在今河北定县)雷氏以卢、雷声近,故改为卢氏。
8、隋时河间人章仇太翼,字协昭,善占候算历之术,炀帝赐姓卢。
9、陕西三原卢氏出自闾氏。
10、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汉姓为卢。
11、清满洲人姓,世居绶山、沈阳、辽阳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赫舍里氏后改为卢氏。今满族姓。
12、清时贵州贵阳府定番州土司卢氏,始自唐末。
13、赫哲族努耶勒氏,汉姓为卢。
14、彝族姓。又,彝族阿卢氏、勒戈氏等汉姓均为卢。
15、台湾土著、壮、毛难、仫佬、苗、瑶(119
卢姓名人:
卢生,秦时燕人。卢祖尚,唐时乐安人,瀛州刺史,自云本范阳人,姓雷,后周初,以雷、卢声相近而改。卢云,唐时三原人,仓部郎中,本姓闾,上元中改为卢氏。
郡望:范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卢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卢田、芦田,仍不弃其原姓卢。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