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霍泺菲

首页 > 霍泺菲

霍泺菲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luò pō(ㄌㄨㄛˋ ㄆㄛ)

⒈  〔泺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⒉  (濼)

⒈  同“泊2”。

fēi fěi(ㄈㄟ ㄈㄟˇ)

⒈  花草茂盛,香气浓郁:菲菲,芳菲。

⒉  碳氢化合物的一类,无色有光泽的结晶,可制染料、炸药等。

⒈  微,薄:菲才。菲仪。菲酌。菲薄。

⒉  古代指芜菁一类的植物,花紫红色,可作菜用。

名字诗词来源

魏晋:潘安 《西征赋》   当休明之盛世,託薄之陋质。

唐代:骆宾王 《帝京篇》 倡家桃李自芳,京华游侠盛轻肥。

唐代:罗虬 《比红儿诗(并序)》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占断百花鲜。

先秦:屈原 《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其弥章。

唐代:李白 《古风》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诗。

姓氏起源

霍姓主要源自:姬姓。

姓氏源流

源于姬姓

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六个儿子霍叔处,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处,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到周成王时,管叔、蔡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也就是历史上的“管蔡之乱”,失败后霍叔受到牵连,被废为庶民,但霍国依然存在,并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直到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六年(晋献公姬佹诸十六年,公元前661年),霍国传至姬求为霍伯,姬求认为从前周成王对其祖先霍叔处安置不当,遂自称霍公,史称“霍哀公”,自行更改伯爵为公爵。此后,姬求的后人指国为姓,遂有百家姓中的霍氏。因此中国之姓霍者皆为霍叔处之后裔子孙。霍国之地在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改为霍州,是霍氏的发源地,古霍国遗址今白龙镇陈村为霍氏祖庭。天下霍姓出霍州,已为定论。

霍州是霍氏族人最初的发源地,也是霍氏开宗立姓、繁衍、槽迁的地方,史称姬姓霍氏或霍氏正宗。

源于地名

出自春秋时期霍阳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霍阳山,是春秋时期非子后裔的嬴姓封国梁国的一个地方。梁国与秦国源出一祖,故址位于今陕西省韩原市附近,霍阳山周围地区在当时皆称“霍”,即今岘山地区,俗称铁顶山。在史籍《左传·哀公四年》中记载:“袭梁及霍。梁南有霍阳山,蛮子之邑也。”在史籍《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中也有记载“会于霍。”当初在晋献公姬诡诸执政时期,公子夷吾曾逃到了梁国,得到梁国的保护,梁侯还把女儿嫁给了公子夷吾,生下了姬圉,就是后来的晋怀公。春秋时期的周襄王姬郑十一年(公元前641年),秦穆公嬴任好出兵袭击霍阳山,吞灭了梁国,把势力扩张到了黄河岸边,因此,秦国吞灭梁国,自然引起晋惠公的不满,引发了晋惠公姬夷吾与秦国的反目。于是,秦穆公防患于未然,不愿意树立晋国这样一个大敌,便扶持与秦国友好的公子重耳回国为君,是为晋文公。

梁国被灭后,其国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霍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霍氏。

源于官位

出自春秋时期霍山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霍山令,就是春秋乃至汉朝时期管理霍山的令尹,是个古老而传袭很久的官职。霍山,就是天柱山,亦即古称的南岳衡山。史书记载:“衡之与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于天柱,又名天柱,亦为霍,故汉已来衡霍别矣(直至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又将衡山封为南岳)。”南岳衡山至所以称作“霍山”,是因为古代以南方为“霍”。在典籍《白虎通》中注释:“霍之为言护也。言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在史籍《风俗通义》中也解释:“衡山,一名霍山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霍山令,就是五岳之一的南岳令,古代在五岳之上皆设有令尹,以敬畏神灵,维护帝势,皆由中央王朝政府派遣。

在霍山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即称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改姓

五代时期骁将霍彦威,属于冒姓为氏。彦威,是五代后梁时期的一名孤儿,被后梁将领霍存收养,因此称霍彦威。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5年),霍彦威病逝,当时正在青州打猎的后唐明宗闻讯急忙回朝,泣涕不止,停止歌舞,举衷一月之久。赠彦威为太师,官至极品,谥曰“忠武”。在霍彦威的后裔子孙中,皆称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史籍《太平寰宇记》记载,唐朝贞观时期,武都郡蛮七姓之一即被唐太宗李世民改汉姓为霍氏。另外在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赐归附的元朝官吏和尼齐汉姓名为霍邱。他们的后裔子孙,皆以帝王赐姓为姓氏,世代称霍氏至今。

源于蒙古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霍岳罗氏,亦称和岳啰氏、瑚岳罗氏,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eyolo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霍罗氏皆冠汉姓为霍氏。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

⑴.满族噶尔噶斯氏,满语为Gargas Hala,世居杭间(今辽宁沈阳),所冠汉姓即为霍氏。

⑵.满族霍罗氏,亦称洪骆氏、候勒氏、洪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霍氏、何氏、石氏等。

⑶.霍托罗氏,亦称辉图氏,满语为Huotolo Hala,后多冠汉姓为霍氏、包氏等。

另外,满族同胞称女婿为“Huohehui”,汉字即“霍和辉”,因此有入赘姑爷干脆就称霍和辉氏,满语为Huohehui Hala,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其后裔有改汉姓为霍氏者。

其他少数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霍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霍氏,世代相传至今。

晋太公灭霍后,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汉献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乱,外来入侵,世事艰难,灾祸绵绵,王朝更迭,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据有关资料表明,霍氏人氏由其发源地向外迁移的历史,始于秦汉之际,最初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迁徙,

到宋朝时期,便开始向广东、海南、江苏、福建等地迁移,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明末清初,居住广东、福建沿海一带霍氏族人,经彭湖列岛,开始向台湾迁移,形成了台湾今天的霍氏族氏。霍氏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从明洪武三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370~1416年),明王朝先后进行了八次移民。明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也有外出居官,或甘肃或广东,逐居外地。据霍兴成撰文,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临汾霍裔向下为官,让其子弟某随肃王朱瑛到甘肃、兰州练兵,官至参将或副将,其子孙散居于靖远、会宁、海源一带。

霍氏族人是在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到台湾的。

时至今日,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描迁于海外,乃至全球。霍氏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所以一提起霍氏,就不禁使人感受到一种威武雄壮的英雄气概。

霍姓的望郡霍州(今山西省霍州市)、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东郡(今山西临汾)、蜀郡(今四川成都)。

太原堂:以望立堂。

河东堂:以望立堂。

霍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彘水堂。

蜀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成都堂。

一、huò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马关,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云:“周文王第八子霍叔处之国(按:‘第八子’《中国古今姓氏词典》引《元和姓纂》作‘第六子’;又,‘霍叔处’,《姓氏词典》引《古今姓氏书辨证》称叔武,封霍伯)。今晋州霍邑是其地。闵元年,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古霍国在今山西霍县西南。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

2、《姓氏考略》注引《太平寰宇记》载:“唐贞观定果州、武都郡七姓,一曰霍氏。”果州在今四川南充;武都郡则在今甘、陕两省交界县。此乃出自西南少数民族。

3、或为冒姓。《续通志·氏族略·总论·冒氏》载:“五代霍彦威,不知何许人。梁将霍存得于村落,年十四,列于厮养,后义为己子,遂冒姓霍氏。”

4、又,《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载:“明赐元人姓名,和尼齐曰霍邱。”望出太原、河东。

二、

霍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陕西、河南、广东、内蒙古等省区多此姓,4省区霍姓约占全国汉族霍姓人口67%。

霍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六子处,封霍伯,其地在河东霍邑(故城在今山西霍县西南),晋灭霍,子孙以国为氏。

2、唐贞观时武都郡蛮七姓之一为霍。

3、明时赐元人和尼齐姓霍名邱。

4、土家、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霍姓名人:

霍去病,汉时平阳人,六击匈奴建奇功,官拜骠骑大将军,封冠军侯。

郡望:河东、太原、蜀郡。

变化:一作〔〕。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