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玉yù(ㄩˋ)
⒈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⒉ 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⒊ 姓。
涵hán(ㄏㄢˊ)
⒈ 包容,包含:涵蓄。涵容。涵养(a.蓄积并保持,如“涵涵水源”;b.指修养,如“他很有涵涵”)。包涵。蕴涵。海涵。
⒉ 沉,潜:涵泳(水中潜行,喻深入体会)。涵淹。涵濡(浸渍,滋润)。
⒊ 公路或铁路下面通沟渠的管道:涵洞。桥涵。
名字诗词来源
清代:李慈铭 《盂鼎铭拓本为伯寅侍郎赋》
唐虞及三代,以玉供神事。
唐代:元稹 《连昌宫词》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宋代:苏轼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
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
现代:佚名 《食苦笋并序》
猫头目以长,出林散青玉。
宋代:吴文英 《十二郎·垂虹桥》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唐代: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唐代: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姓氏起源
聂姓古之聂北
西周前期,周康王姬钊赐封地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因为领土不大,领主又在卫国为官,因而没有建国,也不属任何一国。
西周后期,被邢国吞并。
东周春秋后期,卫灭邢,并入卫国领地,与晋、齐两国交界。
东周战国时期,先后沦为魏国、齐国领地。
聂姓今之聂北
古之聂北,大至今以对角线画贾寨镇张名扬村至肖庄镇朱楼村的范围(境内除朱楼村外现均在贾寨镇境内)。
贾寨镇,现今属于山东省的茌平县境西部,地处聊城、临清两地中间。聊夏公路(聊城——夏津)、省道075交错在乡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乡辖37个行政村,2.8万人,5.1万亩耕地面积,其中蔬菜面积1.7万亩,总产4万吨,蔬菜收入2500万元。
西周后期,聊城、德州、济南、泰安、济宁分部较多。
东周末至秦代,邯郸、安阳、濮阳较多分布。
汉代,往河南、山西两省较多分布。
北宋时期,约有9万人,排宋朝百家姓127位,主要分布安徽、山西、河南、江西、湖南。其中在安徽最为集中,占总聂姓人口28%。
南宋时期,北方多战乱,江西、安徽、江苏较多分布。
元代,逐有往湖北、湖南两省迁徙趋势。
明代,约有18万人,排明朝百家姓94位,逐有往广东、云南两省迁徙趋势。但总体集中在江西,占总聂姓人口近69%。
清代,因为清初四川人口大幅消减,跟随“湖广填四川“的人群,向重庆江津、四川遂宁迁徙的较多。
当代,约有140万,占全国人口0.11%,排共和国百家姓122位,主要分布湖南、江西、贵州、辽宁、安徽、河北、四川。其中湖南最为集中,占总聂姓人口10%。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
指今整个山西省。
秦初(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
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
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
新安郡:秦置新安县,故址在今促池境内,属宏农郡,汉朝因之。西晋朝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县)。东晋末分置东垣县。北周保定间置中州,建德间废,改置新安郡。隋开皇年间改新安郡为谷州,后谷州与新安郡交相代替,隋大业初年省东垣入新安。隋朝时期的新安郡是由歙州改置,后移治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再后移治到歙县(今安徽省歙县)。唐贞观年间移治于今新安(今浙江省淳安县),后不复变。
清河郡:西汉太祖刘邦五年(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前43- 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省清河县)。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省临清市)。
悯农堂:山西省永济市聂族堂号。
三礼堂: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聂族的堂号,人口七万余。
问政堂: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江西省九江市江州区聂族堂号。
东郡堂: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聂族堂号。
积善堂:江苏省扬州市、上海大丰农场、加拿大多伦多聂族堂号
崇本堂: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聂族堂号。
光裕堂: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湖南省衡山县聂族堂号。
崇德堂: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聂族堂号。
新安堂: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聂族堂号。
理学堂: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聂族堂号。
垂裕堂: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聂族的堂号,人口五万余。
河东堂: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聂族的堂号。
一、聂(聶)niè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藏、苗、白、回、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卫大夫食采於聂,因氏焉。望出河东、新安。”聂北,本春秋邢地,邢为卫灭,遂为卫邑,故址在今山东聊城。卫大夫,《广韵》、《韵谱》均作“楚大夫”,则“聂”,或为楚邑;又,《中国姓氏大全》称:“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在今山东茌平西)(按:茌平,当作‘荏平’)。邢国灭亡后属齐。”与前所言均别。录之以备考。
2、藏族之聂姓,则为聂赤赞普之后,有父系六族,其中有聂氏,此以氏族名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战国时韩有聂政;三国时吴有聂友,丹阳太守;宋代有聂冠卿,词人;当代有聂耳。
二、聂(聶)
聂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0.1%。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聂姓人口15%。
聂姓起源:
1、聂,卫邑(故城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此,因氏。又,《广韵》、《韵谱》、《姓解》、《姓氏急就篇》等均作楚大夫食采于聂,必误。楚大夫有摄叔,无聂叔。
2、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其后裔在元、明时均采用汉姓,其中有聂氏。
3、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
4、土家族姓。
聂姓名人:
聂政,春秋时著名刺客。
郡望:新安,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