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yǔ(ㄩˇ)
⒈ 屋檐,泛指房屋:宇下(屋檐之下,喻在他人庇护之下)。屋宇。庙宇。宇宙(a.屋檐和栋梁;b.空间与时间;c.天地)。
⒉ 国土,疆土:故宇。
⒊ 整个空间世界:宇内(指天下)。玉宇。宇航。
⒋ 风度,仪表:眉宇(指人的样子,仪表)。器宇轩昂。
宁níng nìng zhù(ㄋ一ㄥˊ ㄋ一ㄥˋ ㄓㄨˋ)
⒈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⒉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⒊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⒋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⒌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⒈ 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⒉ 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⒊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
⒋ 姓。
⒈ 贮藏;积聚。同“贮”。
⒉ 久立。同“伫”。
⒊ 大门与屏风之间。
唐代:韩愈 《南山诗》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先秦:屈原 《离骚》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唐代:李白 《古风》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
近现代:王粲 《登楼赋》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先秦:屈原 《招魂》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唐代:元稹 《连昌宫词》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唐代:王绩 《赠李征君大寿》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唐代:贺知章 《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唐代: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
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古人广成子,是位难得的贤人,他为了修生养性,隐居在崆峒山石屋。黄帝经常拜访他,以求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的后人先以广成为姓,后简化成广。
1、中国古代黄帝时有人名为广成子,其后有广氏。
2、满族人广源,清乾隆嘉庆年间任甘肃臬使及湖南巡抚,后人以其名,改为广姓。
广姓起源一
源于传说,出自古代传说仙人广成子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著名东汉学者应劭所撰著的《风俗通》记载:“广姓,黄帝师广成子之后”。
相传,广成子是上古仙人,隐居崆峒山中(今甘肃平凉),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他自称养生得以道法,年一千二百岁而未成衰老,是中国古代剑仙之祖。
在典籍《庄子》、著名的东晋道士葛洪史所撰著的《神仙传》中,都称广成子为轩辕时期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广成子不予回答;过了三个月,黄帝再来问“治身之道”,广成子这次告诉他说:“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心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说完,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
在道家典籍《太上老君开天经》中则记载:“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将广成子说为黄帝之时太上老君的化身。
据说,在广成子的后裔子孙及其族人之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广成氏,后皆省文简化分衍为广氏、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相传古人广成子,是位难得的贤人,他为了修生养性,隐居在崆峒山石屋。黄帝经常拜访他,以求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的后人先以广成为姓,后简化成广。
广氏族人多尊奉广成子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广成子。据《风俗通》记载,广姓是广成子之后,望出丹阳。丹阳,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汉朝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三国时的东吴有丹阳郡,则在今南京市的东南;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时,再度复置丹阳郡于南京。广氏后人奉广成子为广姓的始祖。
广姓起源二
源于改姓,出自汉朝时期广武君,属于以先祖爵号改姓为氏。
楚、汉之争时期,赵国先君赵武臣、后君赵鞋封赏过两位广武君,即陈余、李左车。
陈余,公元前?~前204年,大梁人(今河南开封),原为故魏国名士,文武双全。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后,陈余与至交好友张耳一同往谒陈胜,建议以奇兵略故赵国之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余、张耳为校尉,率兵三千前往略地。武臣听从蒯彻的计谋,不战而得三十余城。陈余至邯郸后,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赵王臣),自为大将军,赵王臣任命张耳为右丞相,封陈余为广武君,封邑广武(今河南荥阳广武山)。不久,赵王臣后为部下李良所杀,陈余怒而击败李良,李良仓皇投奔秦将章邯。后章邯率军攻破邯郸(今河北邯郸),张耳再立赵歇为王(赵王歇),逃入钜鹿城(今河北平乡),结果被秦军围困。当时陈余收常山兵数万人屯兵于钜鹿城北。钜鹿城内食尽兵少,张耳数次派使者请陈余进兵,内外夹击章邯,但陈余自忖兵少而不敢进。后项羽率军救赵败秦,解钜鹿之围,而陈、张两人也因此交恶。后陈余之兵为张耳所收,陈余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项羽入关后称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以张耳为常山王,并以陈余未随自己入关而改封陈余为成安君,仅封南皮三县。陈余因此大为不满,遂联合齐王田荣击败张耳,张耳转投汉王刘邦。楚汉战争中期,刘邦希望陈余也归附,共同抗楚,而陈余得好不卖乖,与李左车恃拥二十余万大军而拒不附汉。因此,在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遣大将韩信、张耳率军同伐赵王歇,一举击败赵军,斩陈余于济水之上。
李左车,生卒年待考,行唐史家庄人(今河北保定曲阳,一说今河北衡水饶阳),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著名的谋士。秦朝末期,故六国死灰复燃,李左车在赵王臣被杀后,辅佐赵王歇,为赵王歇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被封为广武君。汉高祖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农历10月,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韩信率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赵国主帅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三万从间道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但陈余不以为然,认为不需严守井陉,坚决主张主动出战。韩信迅速挑选二千轻骑,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伏待击。次晨,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并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果然,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伏兵乘虚抢占了赵军营寨。赵军见此大乱。汉军乘势前后夹击,大败赵军。韩信斩陈余,擒赵王,灭了赵国。赵国亡后,韩信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不久,即有人将李左车绑送至韩信帐前。韩信见到李左车,赶紧为他松绑,让他面朝东而坐,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攻灭齐、燕方略。李左车认为,现在汉军士卒疲惫,战斗力大减,如果以疲惫之军与齐、燕两国军队硬拼,则胜负很难预料。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然后派人以兵威说降,则齐、燕可定。韩信采用李左车之计策,燕国果然不伐而降。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千古名言,还著有兵书《广武君》一篇,论述了用兵谋略,流传至今。李左车在民间一直很有声望,被尊为雹神。后来著名的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雹神》一篇中,还记述了李左车为神后降冰雹于章丘、那冰雹落满沟渠却不伤农稼的传奇故事。
汉朝,曾在广武(今河南省雁门)为官的李佐车,他的后代原以广武地名为姓,后来简化成广氏。同时,陈余也曾在广武为官,后代也现以广武为姓,后又简化成广姓,望族居丹阳(今安徽省宣城)。2000多年来,以丹阳为名的县也有好几个。
广氏家族“望出丹阳”,即以丹阳为繁衍中心,可是历史上以丹阳为名的地方这么多,究竟哪个丹阳才是广氏家庭的“老家”呢?根据考证,与广氏家族有关的丹阳,有的认为是现在的江苏省丹阳县。
在陈余、李左车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爵号为姓氏者,称广武氏,后皆改为单姓广氏、武氏,世代相传至今。
广姓起源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高佳氏,满语为G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辽阳(今辽宁辽阳)、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广氏、高氏等。
⑵.满族广佳喇氏,亦称广佳氏,瓜尔佳拉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广吉喇部,以姓为氏,满语为Guanggiyar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等地,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明朝时期有著名的蒙古广吉喇部,即为金国灭亡后被裹胁入蒙古中之该部族人,在元朝末期脱离蒙古控制,曾聚集为部,由于生活艰困,时常聚众侵扰明朝边境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广氏、黄氏、考氏等。
⑶.满族崆果啰氏,亦称孔果洛氏,满语为Konggolo Hala,汉义“黄马”,世居黑龙江两岸流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但称孔果尔氏。清朝中、后期,满族崆果啰氏多冠汉姓为广氏、孔氏等,而锡伯族孔果尔氏则多冠汉姓为广氏、孔氏、巩氏等。
⑷.满族勒第氏,满语为Ledi Hala,汉义“宽广”,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广氏、甲氏等。
广氏是多民族、多源流,但相对人数罕见的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七位门阀。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广姓起源四
以下是我广姓朋友的家谱里面的资料,供广姓家人参考。
广氏原本是轩辕皇的后裔,本姓公孙,更姓姬氏,建都帝邱,即今汉阳,在位87年,次子姬仲为广德候,其子孙以宦为姓,故此姓广。
延移周朝,广秀为公之师,是广成子金仙之祖也。及汉朝广占元为保驾大将军,广占魁为正殿大将军,晋朝广龙为九门提督大将军,广虎为九门巡风大将军,满朝称龙虎二将,南北朝广堕高为御史卫将军,唐朝广宗海为直谏大臣,广宗先为文渊阁老大学土,广宗贤为文华殿大学士,当时称为广氏三龙,宋朝广琏、广瑚同点翰林,官至户、礼二部,广汉为赣州通判,霸军事,百姓立碑以记。元朝广延献为九门提督,又文有申词林捡擢员即。明朝广嵩举揩书任中书,嘉靖年间,广誉、广汉为赣州通判,广高声名驰乎内翰,慨自汉嵩二公而后,延至本朝,海内之地文人武士济济英才,光大国家,不得膏认同宗。
吾祖万仓祖入川以来,原无族谱。且我辈后入既并相海祖之脉派,则入川之贤哲或武士,有籍江湖省发祥者,谁非一本之流,及入川而至黔者,远至云贵,偏散天涯者,何可胜纪。惟其前无老谱,不便考查,故相海不可得而知,万仓祖之下是可得而闻,相海祖弟兄世居江西临江府首县清江县城内衙贸易,后从吉安府泰和县葛藤窝住居,仙槎乡第四都今改第九都正十图原八甲,小地名葛藤窝,转居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今是汉阳府所属,改为孝感乡于正德八年,又从湖南衡州府衡阳县高石堰,明末之时于大清顺治四年,由湖南而入四川,始到潼川府乐至县,因世道不宁,复移重庆府南川县城内中和街,再移贵州,即往正安而转至茅坡遥见大树一根,即来树下,及柏果树一根,中空树大,叶茂技繁,树穴可大,可容数口,吾祖即来树下安居,名曰广家嘴,亦知先祖之劳而莫报乎,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在源之远者,必浚其源。
乃歌以诗曰:
银杏之下,可以栖遝。烹彼黄梁,可以乐食。自是以树为宅。余闻宋人之诗曰:
雁将天作路,雀以树为家。不意吾先祖,处此不堪之境乎?上古穴居野处,吾先祖犹存太古之风乎?
当今广姓分布
1、山东省兖州市新兖镇广家街
碑阳:广家街。兖州县泗庄乡人民政府立。兖州县地名委员会监制。一九八九年六月。碑阴:本村建于清初。相传广姓原系鲁王后裔,明亡后,清朝捕杀明皇族。驻兖州的明鲁王朱以濳(字广德)(袭封奉国将军)逃到于家村隐居。后朱广德又从于家村迁此,以广为姓。后繁衍为本村大户,姓名广家街。现有祖碑于广家街村西。
2、陕西省城固县
老庄镇广家巷村现有广姓人口5000多人
3、山西省偏关县
偏关县西寨村以广姓为主,由湖南迁至此地,祖籍在安徽一带,全偏关县至少有广姓几百人。
4、湖北孝昌县
白沙镇广岗村,本地一个大的自然村。还有一个花西乡驼堰村,共3000多人。
5、辽宁、黑龙江省
包括哈尔滨、绥化等地至少几千人。
广姓是中国罕见姓氏,当今分布山东省兖州市新兖镇广家街,内蒙古鸟海,陕西韩城,甘肃酒泉,河南卢氏,湖北武昌,广东澄海,广西田林,云南陇川、马关,四川合江等地。潮汕在澄海100多人,主要居东里镇。在河北 邢台 柏乡县龙华乡 白楼村也有一支广姓大家族。
今天津市,重庆市,云南省的昆明市、陇川县、马关县,安徽省的宣州市、六安市,江西省的九江市德安县,黑龙江省的绥化市望奎县,贵州省的遵义市,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陕西省的韩城市,甘肃省的酒泉市,河南省的郑州市、三门峡市卢氏县、三门峡市陕县,湖北省的武汉市,广东省的澄海市,湖南省的常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林县,河北省的邢台市,四川省的合江市、乐山市,山东省的曲阜市等地,均有广氏族人零散分布,其中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在澄海市有一百多人,主要集居住在东里镇一带。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
丹阳堂:以望立堂。
一、广(廣)guǎ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马关,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引《风俗通》云:“广成子之后也。”此以古人名为氏。相传广成子隐居崆峒山石室中,黄帝曾向他请教。望出丹阳。
二、广(廣)
广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广姓起源:
1、黄帝时人广成子之后有广氏,见《风俗通》。
2、高佳广原,清镶黄旗人,乾隆、嘉庆年间,累官甘肃按察使及湖南巡抚,其后以其名为姓。
广姓名人:
广汉,宋绍兴中任通判赣州军事。
郡望: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