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都田家

首页 > 都田家

都田家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名字字义解释

tián(ㄊ一ㄢˊ)

⒈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⒉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⒊  古同“畋”,打猎。

⒋  古同“佃”,耕作。

⒌  姓。

jiā jia jie(ㄐ一ㄚ ˙ㄐ一ㄚ ˙ㄐ一ㄝ)

⒈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⒉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⒊  居住:“可以家焉”。

⒋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⒌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⒍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⒎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⒏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⒐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⒑  姓。

⒈  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家。

⒉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

⒈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元稹 《梦井》 忽忆咸阳原,荒万馀顷。

唐代:韩愈 《南山诗》 初从蓝入,顾盻劳颈脰。

宋代:白玉蟾 《茶歌》一亩自栽培,金翁姹女采归来。

唐代:李贺 《野歌》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中。

唐代:李白 《古风》 果然成子,一旦杀齐君。

现代:余菊庵 《劳动节日过李咏棠荷留午膳》亭子下,无异我之

唐代: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

唐代:元稹 《连昌宫词》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舍行宫前。

现代:佚名 《食苦笋并序》苦竹林,森森覆茆屋。

先秦:屈原 《离骚》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衖。

姓氏起源

都姓始祖公都子,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学生,载有:孟子卷十一之五“孟季子问公都子”章中。

都姓起源一

据光绪二十三年都其琛四修家谱原文记载,都姓始祖公都子,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学生,载有:孟子卷十一之五“孟季子问公都子”章中。

都姓起源二

出自公都氏。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

都姓起源三

蒙古族后裔,元朝初期必里海出自成吉思汗黄金氏族,以其卓越的功勋,被封为中书省益都路宁海州(辖今牟平、乳山、文登、荣成一带)军事、政治、经济的最高长官——都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并具有世袭罔替特权。必里海是牟平(现山东烟台牟平区)都氏始祖。

韩国数万姓都的人,祖先是汉代的临蔡侯

先来说说《来自星星的你》剧情。男主角叫“都敏俊”,是一个外星人。他在地球上生活了400多年,因为有着不老的容颜,怕暴露身份,每隔几十年,这位帅哥就要换一次身份。医生、军人、银行家……几乎各行各业都尝试了一遍,光兵役就服了24次,在部队里度过了49年零7个月。

在电视剧中,现在的都敏俊以大学讲师的身份生活在首尔,因此也被称为“都教授”。

此外,韩国都姓知名人士还有组合EXO的成员都暻秀(D.O.)。

根据来自韩国的权威资料,目前,韩国姓都的人有数万人,在韩国250多个姓氏中排名第66位,不算大姓。

编成于1752年的朝鲜《星州都氏大同谱》的谱序跋文中提到,生活在朝鲜半岛上的都氏,其先祖为汉代的临蔡侯都稽。

都稽为汉武帝时期人物,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因为抓获南越相吕嘉被封为临蔡侯。汉成帝鸿嘉年间(公元前20年~前17年),都稽的后代都祖从长安去了高句丽,辅佐当时的高句丽君主。都祖于是成为韩国都氏源起第一人。

公元158年前后,都祖的后人都弥到百济(韩国西部)做官。之后,有一名叫都陈的人被当时的朝鲜政府封为星山府院君;另一名叫都顺的人,官至典理尙书。

这份跋文中还提到了韩国都氏的几位知名人物:都元兴是著名诗人,都兴持、都希庆功勋卓越,都夏以文章诗文名闻中华,都元结、都元亮为朝廷命官等等。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源自中华的韩国都氏发展到了数万人的规模。

都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以河南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中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在过去的一二千年间,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书香世家,出过许多学业有成就的人士。望族居黎阳郡(今河南浚县东北)。

如今,都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陕西、安徽、山东、四川等省为多。都姓人口在全国排名二百六十一位。最新统计显示全国有15万都姓人口。主要分布在:

河南省的焦作市、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新野县、洛阳市、沁阳市、伊川县,山东省的烟台市、青岛市、滨州市滨城区、牟平县、曹县、临清市、潍坊市安丘县、蒙阴县、德州市庆云县、夏津县,陕西省的宝鸡市、咸阳市、商洛市、礼泉县、山阳县,河北省的临漳县、定洲市、东光县、高唐县、晋县、衡水市阜城县、邯郸市、阜城县、邢台市,辽宁省的本溪市、抚顺市、大连市庄河市、沈阳市、丹东市、宽甸县、北票市,陕西省的延川县,吉林省的长春市,江苏省的常州市、南京市、宜兴市、苏州市,浙江省的海宁市、嘉兴市、湖州市长兴县,安徽省桐城市、蒙城县、利辛县、庐江县,香港特别行政区,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海伦市、伊春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四平市、集安市、松原县、梨树县,四川省的简阳市、眉山市,贵州省的瓮安县,北京市大兴区,甘肃省的庆阳市,青海省的西宁市,湖北省的孝感市,襄阳市,南漳县,山西省的晋城市,湖南省的岳阳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乌兰浩特市、满洲里市,广东省的广州市,台湾省等地。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黎阳堂:以望立堂。

鸿胪堂:宋朝的都贶,官至鸿胪卿,拜锌州转运,提辖四川四十五州,有很多显著美好的成绩。

余庆堂

植本堂:清 安徽桐城都其琛四修家谱,植本堂木刻活字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洪湖、安徽之贵池、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朝鲜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通鉴·胡注》云:“郑公子阏字子都,后以为氏。”此以字为氏,系出姬姓。

2、《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以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田姓,系战国时齐公族大夫公都子的后代。”

3、为清代满族姓都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二、

都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尤以安徽、辽宁等省多此姓,二省都姓约占全国汉族都姓人口61%。

都姓起源:

1、春秋时郑公孙阏,字子都,其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通鉴胡注》。

2、舜时古国玄都氏之后有都氏,见《路史》。

3、西夏人姓。

4、清满洲八旗姓都佳氏后改为都氏。

5、彝族姓阿都,汉姓为都。

都姓名人:

都贵,秦时人。都稽,汉时临淄侯,见《汉书》。

郡望:吴兴,黎阳。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请用科学方式起名,请勿封建迷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宝宝起名网的立场!
搜索
back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