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字义解释
星xīng(ㄒ一ㄥ)
⒈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星球。恒星。行(xíng )星。卫星。披星戴月。
⒉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星儿。
⒊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星。
⒋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星将军。
⒌ 形容夜间:星行。星奔。
⒍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星宿。
⒎ 像星一样排列,分散:星星点点。
⒏ 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星。歌星。
⒐ 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
⒑ 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星术。星相(xiàng )。
⒒ 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
⒓ 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星级。五星饭店。
辰chén(ㄔㄣˊ)
⒈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⒉ 用于记时: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
⒊ 时日:辰光。时辰。诞辰。
⒋ 日、月、星的总称:北辰(北极星)。星辰。
⒌ 古同“晨”,清早。
名字诗词来源
唐代:韩愈 《南山诗》
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宋代:刘辰翁 《百字令》
与公试数,开禧嘉定宝绍公开禧丁卯生,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相望二十六岁云。
唐代:陈陶 《古镜篇》
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
唐代:杜甫 《可叹》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唐代:李白 《古风》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先秦:佚名 《土冠辞》
吉月令辰。
近现代:班昭 《东征赋》
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
姓氏起源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历史上艾姓重要人物有:商朝艾侯;唐朝镇军辅国大将军艾朝,书法家艾居晦;宋朝画家艾宣,诗人艾可叔,元朝名医艾元英;明朝征西前将军艾万年,礼部侍郎艾常富;清朝刑部尚书艾元徵,武显将军艾肇昌;现代工程院院士艾兴,经济学家艾春荣。
主要源流
汉族艾姓起源
远古时期发明艾刀的氏族,以艾为氏。
辅佐夏朝少康帝中兴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赐姓艾,汝艾为文字记载的艾姓得姓始祖。
商朝修水古艾国(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其子孙以国君姓为氏。
汤阴艾国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孙以故国名“艾”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世孙季梁(孔子之叔),隐居于齐国艾陵(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南),更姓改名,以隐居地名艾为氏,以原姓孔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为姓。
春秋吴王僚之子庆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难于艾城(一说是吴国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县,一说是卫国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汤阴县),其子孙中的一支以其避难地地名艾为氏。
少数民族艾姓起源
北魏鲜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为艾姓。
回鹘族爱里八都鲁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归顺宋朝,并改爱姓为艾姓,取名艾忠孝。
回族艾姓主要来自经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为姓。
满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爱义氏、爱浑(瑷珲)氏有改为艾姓者。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彝族绞姓于1872-1873年期间改为爱姓,后演绎为艾姓。
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白族、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亦有以艾为姓氏。
外来民族艾姓起源
留居中国的犹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来华经商、后定居于国都汴梁(今开封市)等地的犹太人中有艾姓。
元朝中后期至顺年间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达鲁花赤的中东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为姓。
艾姓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族人最初分布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和江西修水一带。秦汉以后,有艾氏族人迁徙到今甘肃临洮、天水和河南平舆、洛阳等地,逐渐成为当地的望族。北魏时,在汉化改革的推动下,由去斤氏改姓而来的艾氏族人迁徙到北魏新都洛阳(今属河南),与当地艾姓人融合在一起,使河南郡的艾姓家族更加枝繁叶茂,鼎盛一时。隋唐时期,艾氏家族已繁衍到今北方诸省。唐末五代之际,艾姓族人为躲避战乱向南迁徙,定居在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并有远徙到今福建者。宋元时,艾姓族群在今南部省份繁衍开来,今四川、云南、广东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艾姓人人迁。明初,艾姓族群作为洪洞大槐树(今属山西)迁民最大的族群之一,被分迁到今陕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嗣后又有今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艾姓人迁徙到台湾。清朝时,今山东等地的部分艾姓随“闯关东”的风潮前往今东北三省谋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流域。民国时,艾姓人在全国分布愈广。
艾姓主要郡望有陇西、河南、汝南、天水。
爱民堂、东乡堂、天水堂、衍庆堂、孝思堂等。
一、艾à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新疆之塔城,江西之金溪、峡江,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彝、傈僳、傣、水、布依等多个氏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夏少康臣汝艾之后。”《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女”即“汝”,汝艾,是我国历史上有案可稽的第一位间谍,助少康中兴。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艾氏。
2、郑樵注云:“《晏子春秋》大夫艾孔之后,即《左传》中裔欵也。亦谓之艾陵,齐鲁境上山。望出陇西、河南、天水。”此当以地为氏。
3、《魏书·官氏志》:“去斤氏改为艾氏。(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作“艾斤氏”;《姓氏词典》引作“去斤氏、俟斤氏”。)(4)现行傣族“姓氏”,亦写作“哎”。云南之孟连有分布。本为姊妹排行“第七女”之意。傣族女性在其未有子女前,其名字构成为“排行+名”。七女称“艾”,故为艾×,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姓艾。
二、艾
艾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4%。黑龙江、江西、河北、陕西等省多艾姓,上述四省艾姓约占全国汉族艾姓人口51%。
艾姓起源:
1、夏王少康之臣汝艾之后。
2、商时有艾侯国,见《舆地指掌图》。商时有艾侯,武王俘之,其子孙以国为氏,见张澍注。
3、春秋时齐大夫艾孔之后。其封邑在艾(故城在今山东沂源西南),因以为氏。
4、艾为春秋时楚大夫封邑(故城在今江西修水西),后因以为氏。
5、河南艾氏,系北魏孝文帝时去斤氏所改。
6、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有艾氏。
7、彝、苗、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艾姓名人:
艾铨,汉时东平太守。艾元徴,清济南人,顺治进士,康熙中官至刑部尚书。
郡望:陇西、汝南、天水,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