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yún(ㄩㄣˊ)
⒈ 说话,引文:人云亦云。子曰诗云。云云(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⒉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云谁之思?岁云暮矣,着记时也云。
⒊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云流水。云蒸霞蔚。
⒋ 指中国“云南省”:云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帆fān(ㄈㄢ)
⒈ 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帆船。帆樯。帆板。
唐代: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上云天下乱,宜与英俊厚。
唐代:元稹 《连昌宫词》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唐代:李世民 《咏雨》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唐代:韩愈 《南山诗》 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清代:黄遵宪 《今别离》 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宋代:苏轼 《至真州再和二首其一》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唐代: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代:李白 《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宋代: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唐代:王湾 《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别姓起源于古长安
1、别姓寻根联:
姓启别子,望出长安
联意:天下别姓从封建时代的别子开始,高门望族出自长安京城。
2、湖北别姓宗祠颂南宋宰相别之杰通用联二副:
之一:
宗开京兆传名远;
秀毓郢州播惠长。
之二:
宋朝吏部尚书府
元国邠州宰相家
上二联明确指出南宋宰相别之杰宗开京兆,元国邠州。典指别姓望族大宗开始在京兆,南宋宰相别之杰出任过吏部尚书和宰相之职,是郢州(今湖北省钟祥)人,原籍邠州。
3、四川巴州别姓宗祠通用联一副:
灵钟秀毓川之北;
源远根深陕以西。
明确川北别姓源远根深在陕西。
(二)沔阳别姓原籍陕西邠州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戊申年)撰沔阳(现湖北仙桃)《别氏宗谱》序题目:《别氏水源京兆郡木本沙陀村(总序)》,此题目开门见山明确别氏的水之源头所在。序之首句更为详细:“原籍河南邠州木本沙陀村大树独桑里人氏”。此二句为湖北沔阳别姓原籍即起源的重要线索。邠州,州名,地处陕西,原名豳州。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豳州为邠州。治所在新平(今彬县),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四县地,古邠州及今四县地史载古代均属京畿,即属京兆郡。故此句所言河南,并非当今之河南省,而是概指黄河之南或详指黄河支流泾河或渭河之南等地域。沔阳别姓之水源在邠州确定无疑,然“沙陀村大树独桑里”现今已无此地名,具体方位和这一带还有无别姓待考。
(三)晋国可能为富平别姓之源
晋国的开国始祖是唐叔虞,字子于,为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姬姓。根据西周“封疆建国”的分封制度,他被封到今山西境内(今山西翼城西)。他先是封在唐地,就以唐为氏,所以又被称为唐叔虞,国名为唐国。后来他的儿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就改名为晋。
史籍《潜夫论·志氏姓》载:“至春秋时,晋张侯、张老,实为大家。……后魏有张仪、张丑。至汉朝,张姓滋多。常山王张耳,梁人。丞相张苍,阳武人也。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张汤,增定律令,以防奸恶,有利于民,又好荐贤达士,故受福佑。子安世为车骑将军,封富平侯,……”
史籍《汉书》又载:西汉车骑将军张安世被赐封在富平,为陕西富平侯,传到其第五世孙纯嗣侯……。到东汉建武中期(约为公元41年前后),更封富平之别乡为武始侯,亦称别乡侯。据此推测: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或爵称为姓氏者,称别氏。
此推断能否成立?需富平别姓考证。
富平别姓何时何地起源何处?其源流需要当地别姓深入考证。
(四)富平为四川巴州别姓之源
据四川巴州别氏族谱载:四川巴中市别姓祖先传下25个字辈:“结维永先有。怀其思毓官,文运(正)万世联,朝廷登上品,贤良化欲安。” 其中“结维永先有”这5个字辈,系巴中别氏先祖入川时,从祖籍富平县带来。当5个字辈用完后,又续下了后面的20个辈份字。据此:四川巴州别姓不仅是从富平迁入,连别姓的字辈也是从富平带进5字的基础上延续。毫无疑问:陕西富平为四川巴州别姓之源。
(五)天下别姓之源铁定陕西
原先认为:别姓“源远根深陕以西”,而陕西只有富平有别姓,富平也符合“京兆”的地域条件,尽管在富平找不到别姓起源的任何依据,于是凭想当然:四川巴州别姓起源于富平,天下别姓的发源地也有可能在富平了。
现在新发现陕西西安并不止富平有别姓,西安周边又发现多处别姓集居地:
第一处是西安西南月登阁村,别姓是月登阁村最大的姓,有五六百人之多。辈份字:……星永怀志德……。本村别姓大约来自西安北郊。
第二处是西安北郊有一个叫斡尔多(音)的村子,村中有两座大墓,据说埋葬着别氏的祖先,是兄弟俩。此村是月登阁村别姓的发源地,月登阁村别姓每年要去斡尔多村祭祖。遗憾的是:这个村子现在已经拆迁,这个地名已复存在了。
第三处是西安南二环那里还有个村子(村名不详)有别姓,据说还跟月登阁的别姓有渊源。
说不定陕西还有更多的别姓集居地没有被我们发现,这些别姓集居地都有可能是天下别姓的源头或者别姓某一源流的分支。
沔阳别姓起源于邠州,邠州是否天下别姓源头?目前为止,网络上尚未发现当今邠州区域有别姓同宗。当然网上没有发现,并不等于实地没有。这需要我们去实地考证。
还有一种可能:数千年的沧海桑田,数百代的世事变幻,天下别姓之源兴许就在当今陕西一个没有别姓的地域。
别姓湖北沔阳别姓
湖北别姓当是别姓迁徙出京兆最早的一支。
据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历1548年)沔阳别氏宗谱载:宋至楚郢陆州,遗下祖公讳之杰,次祖公讳之纪。杰职居吏部都御史,有孙别不花(元末左相),焕烨青史。观光宋元两朝留一联云:宋朝吏部尚书府,元国邠州宰相家。
据此推论:别姓入鄂应在南宋前。据沔阳《别氏宗谱》载“原始祖为之杰公,原籍郢州大宗,嘉定二年赐进士出身,出仕河南参知政事,卒赠少师”。此文确定沔阳别姓原始祖系别之杰。然宋代名人还有别仝,别仝乃别之杰之父。故别之杰是否为入鄂别姓始祖待考。
湖北别姓应不少于两支:一支为郢州本源,即别之杰宗族。此支别姓应分布在今荆门、钟祥、宜城、宜昌、兴山、沙市、枣阳等地,本支别姓起源与发展分布情况待查。
另一支为别之杰后裔,即元末左相别不花之子、别之杰曾孙别妙祖,明初定居沔阳所发,属郢州别姓分支。
沔阳别氏宗谱确载这一支别姓来由:“宋至楚郢陆州,遗下祖公讳之杰,……有孙别儿不花,焕烨青史。观光宋元两朝留一联云:宋朝吏部尚书府,元国邠州宰相家。复蒙元恩浩荡,赐升一品之爵,加勅左相。信主上之伴侣,为当朝之元勋。因陈寇逯叛三楚,元末而废左相。不花安然自适,解颐瞑目而逝。相(左相别不花)生三子:长曰妙音,次曰妙元,季曰妙祖。移徙洪都龙虎山作渔翁把钓以避元羞。幸明皇真命出现,陈寇剿灭,士宦有拔迁加封之乐,人民有安居乐业之快。伯祖妙音转归河南原籍,次祖妙元复迁江佑,我祖妙祖公转念不花之故土,复返陆州之竟陵。领受军徭马所之田合计六顷。四至明白:东至蒲湖,西至杜官儿,南至南黄村沔界,北至姑婆埫 ……”
这一支另成体系,另修宗谱,另排辈份,另立祠堂,为沔阳别姓。主要集中于仙桃(前沔阳)、天门、潜江、洪湖、监利、汉川、武汉等地,其中仙桃市别姓最多,1992年修谱统计约3500多人。仙桃市原为沔阳,因沔水(今称汉水、襄河)流经而得名,历代建制为州、府治所。元末,沔阳人红巾军领袖陈友谅称帝号大汉,与朱元璋于鄱阳湖交战被射杀,明太祖朱元璋血洗沔阳并大举移民。沔阳别氏始祖妙祖公于此时(洪武二年)迁徙沔阳,领受军徭马所之田合计六顷。定居于沔阳西陲沔水支流通顺河南侧之毛嘴珠玑寺(即古竟陵南乡流泗河),至今已逾六百年。
光绪十四年阖族同订六十四派为统一正派:
妙兴仲季,思良述志,崇应嘉芝,字正心遂,材可行道,业必传世,体用以立,明新克治;化育至理,成全大义,华国文章,匡时经济,守泽承先,达孝善继,光生上代,允遵宗志。
别姓河南别姓
河南别姓系元朝末年从陕西迁入。主要分布在南阳市的内乡、西峡、淅川等县地。
别姓山东别姓
山东别姓系明朝永乐年间奉朝廷之命驻山东屯垦军粮后定居于此。现别姓主要分布在潍坊市的安丘、诸城,济宁市的金乡,烟台市芝罘、长岛及日照等地。
别姓东北别姓
东北别氏祖先别森清咸丰年间自山东诸城闯关东时定居于辽宁宽甸。别姓现已分布到吉林通化、和龙市与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及辽宁沈阳等地。
别姓四川巴州别姓
四川巴州别姓系康熙年间先祖别维汉自陕西富平县入川。现主要分布于成都、巴中、宜宾等市。
别姓重庆别姓
重庆别姓起源待考。已知重庆江北别氏字辈九十六字:
德体宗祖 学本圣贤 才成俊彦 业广福田
仁昭家道 义培心源 礼隆选举 智保平安
忠臣勋著 孝子名传 廉贞品重 节用泽联
慈恩普佑 祥瑞承先 正伦明纪 直训良言
天开泰运 地合美宣 久登科第 长锡魁元
荣封贵显 华祝景全 远思昌裕 永世万年
别姓台湾别姓
别姓在台湾省桃园、台中、台北县有分布。系1947年吉林和龙人别廷胜考取台湾港务学校,后在台湾定居;
1948年河南内乡县的别栋甫、别兆敏等人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
别姓陕西别姓
1、陕西富平觅子别家的别姓,别家是当地别姓集居地。富平别姓是四川巴州别姓的发源地。
2、西安西南月登阁村,别姓是月登阁村最大的姓,有五六百人之多。辈份字:……星永怀志德……。本村别姓大约来自西安北郊。
3、西安北郊有一个叫斡尔多(音)的村子,村中有两座大墓,据说埋葬着别氏的祖先,是兄弟俩。此村是月登阁村别姓的发源地,月登阁村别姓每年要去斡尔多村祭祖。遗憾的是:这个村子现在已经拆迁,这个地名已复存在了。
4、西安南二环那里还有个村子(村名不详)有别姓,据说还跟月登阁的别姓有渊源。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京兆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巴州堂:以望立堂,亦称阆中郡、巴中郡。
一、别bié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内蒙古之乌海,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度、龙口,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甘肃之酒泉,湖北之洪湖、监利,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回族、羌族、锡伯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并收载,归入声部。初见于《姓苑》;《姓氏考略》以为“别成子之后”。望出天水、京兆。又,羌族之别姓,多因名取姓。如名“别本芝”,则取其第一音节“别”而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羌族》。
二、别(別)
别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别姓起源:见《姓苑》。一说,汉时别成子之后。
别姓名人:
别浦,南齐时山阴令。
郡望:京兆、天水、扬州。